1.判断题- (共10题)
2.综合题- (共4题)
11.
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 D代表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 B持续发展是 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 _ 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 D代表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 B持续发展是 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 _ 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
12.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C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字母)
(3)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区。(填字母)
(4)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5)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C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字母)
(3)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区。(填字母)
(4)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5)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13.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生产量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部地区,该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及开发远景十分可观,其生产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能源消费来看,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部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缺的对策。

(1)能源生产量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部地区,该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及开发远景十分可观,其生产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能源消费来看,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部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缺的对策。

14.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5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生物措施有 ,工程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生物措施有 ,工程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4题)
15.
下图为英国和日本示略图。关于英国和日本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都是岛国,因此都多火山、地震 |
B.两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
C.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季风气候 |
D.两国工业布局都以“临海型”为主 |
16.
2013年12月4日,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底特律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底特律汽车产业曾经发展壮大的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小题2】导致底特律走向破产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1】底特律汽车产业曾经发展壮大的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科学技术发达 | B.水源充足 |
C.煤铁资源丰富 | D.劳动力丰富 |
A.产业结构单一 | B.生态环境破坏 |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 D.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 |
17.
【小题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
【小题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小题4】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冬季 | B.秋季 | C.春季 | D.夏季 |
A.人口增长迅速 |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
A.太阳辐射强 | B.热量充足 | C.水资源丰富 | D.土壤肥沃 |
A.a | B.b | C.c | D.d |
18.
20世纪的年代未“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据此回答下题。
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 )
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 |
C.人地伙伴论 | D.和谐发展论 |
20.
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
【小题2】造纸产业链条能够 ( )

【小题1】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
A.防风固沙 | B.吸烟滞尘 |
C.保持水土 | D.净化空气 |
A.使植被遭到了大规模破坏 | B.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
C.把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D.推动沙柳的种植 |
21.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小题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
B.边界有实有虚 |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
D.丁区域高温多雨且土壤贫瘠 |
2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小题2】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23.
下图示意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分布
【小题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分布
【小题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4.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
【小题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小题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25.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小题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小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C.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26.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社会问题 |
B.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
C.人地关系已经趋向缓和 |
D.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
27.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省区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小题2】关于“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省区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A.甘肃、青海、云南、新疆 | B.湖南、湖北、重庆、广西 |
C.吉林、河南、重庆、江西 | D.四川、贵州、山东、辽宁 |
A.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 |
B.将资源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
C.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稀少的远西部地带 |
D.将部分高能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部及近西部地带 |
28.
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问题。

【小题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小题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小题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0道)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