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和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 ,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 )。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 ,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 。“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总设计师杨长风 地说。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
B.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或者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
C.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和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
D.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
A.更高精度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B.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C.北斗三号更高精度的氢原于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D.配置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A.胶柱鼓瑟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毋庸置疑 |
B.胶柱鼓瑟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信誓旦旦 |
C.邯郸学步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信誓旦旦 |
D.邯郸学步 脱颖而出 拍手称快 毋庸置疑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
D.“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
(1)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
(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被盛赞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整幅作品精美绝伦,更因这篇手书序文中,字字独具风采,同字异写更是变化无穷,其中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竞有谚语“之字最多无一似”流传。
分布在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呈现出的不同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究竟是书法家对艺术创作原则的主动遵循,还是临场发挥随机的、自然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我们姑且将此争论放在一旁,单从结果上看,《兰亭序》中二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客观上贡献了书法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层出不穷的新意,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变革的典范。他十二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语有大纲,即有所悟”,先师从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家之长,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最终做到了“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种艺术革新,首先是跳出了当时的窠臼,引领了书法体式上的“革命性”发展。王羲之将行楷二体向前推进,开辟了草楷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使其便捷易识,在继承钟繇楷书古朴精简、张芝草书数意兼包的基础上大胆变化,完美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笔法观念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更是对传统程式进行大胆变革,以不断变化的手法和笔态,避免千篇一律,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而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则照顾其所处环境、位置,保持该字独立个性的同时,做到与周围和谐统一。《兰亭集序》中二十个神态各异的“之”字,就是这种笔法的代表性应用。
人们谈及创新,往往更多着眼于“发展”(即质变)的结果,而忽略“增长”(即量变)的前提,王羲之的书法创新则是量变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古语“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说的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张芝,在水塘边上练习书法,天长日久,洗笔竞把整个水池洗黑,后人称之为“墨池”。《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这种态度,可以视作王氏对增长型“量变”的肯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具有相关语义的“笔秃千管”“秃笔成冢”等成语流传甚广,也说明书法家群体对量变积累的集体重视。
在临池水墨的基础上,王羲之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做法,是对同时代书法技艺、要素进行的重新组合。伴随其阅历的增长,特别是看到李斯的《峰山碑》、蔡邕的三体石经、张旭的《华岳碑》以及钟繇的《宣示帖》真迹后,王羲之遂改变初学,博采众长的同时,尝试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摘编自王枫《之字最多无一似》,《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9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其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不同而不同。 |
B.关于其中“之”字形态成因的探讨众说纷纭,但争论的结果则足以说明《兰亭集序》富有多层新意。 |
C.王羲之能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其《兰亭集序》中“之”字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 |
D.王羲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这种书写形式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
A.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这最能够证明《兰亭集序》单个字体变化无穷。 |
B.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变革的典范,对此作者从两个方面阐述。 |
C.文中引述《晋书·王羲之传》中的一段话,意在证明王羲之有重视“增长”的自觉。 |
D.文本借“笔秃千管”“秃笔成冢”等成语流传甚广来证明王羲之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
A.整幅作品的精美绝伦,书写字体的变幻无穷,让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行书”。 |
B.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因此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书法的创新。 |
C.王羲之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因而在书法体式上和笔法观念上,他都曾经引领了书法“革命性”发展。 |
D.看罢李斯《峰山碑》、蔡邕三体石经、张旭《华岳碑》的经典作品,王羲之改变初学,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风格。 |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①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②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凉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淳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9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突出后来的经济开发给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影响。 |
B.第②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 |
C.小说第④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点面结合,真实可感。 |
D.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 |
【小题3】“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情景默写- (共1题)
(1)《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不忘初心,伟大复兴,撸起袖子,砥砺前行,奋斗,奔跑,中国梦,追梦人
这些词语已成为当代青年的引路灯和人生指南,请你选择其中二至三个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抒写家国情怀,或者描绘美好未来,或者谈论梦想与初心,或者叙述奋斗与拼搏。请你根据题意,把它们写成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7.语言表达- (共2题)
请假条
王老师: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