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山西)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91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7

1.选择题(共8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诀别(jué) 憔悴(qiáo) 一霎时(shà)
B.确凿(zúo) 轻捷(jié) 援助(yuán) 混为一谈(hùn)
C.停滞(zhì)   倾向(qīng)    祷告(dǎo) 蛛丝马迹(zhū
D.须臾(yú) 徒手(tú) 轮番(fān) 鸦雀无声(yā)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徘徊  荫蔽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B.沐浴 倜傥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C.拆散 拼凑 油然而生 不求甚解
D.惟恐 抖擞 美不胜收 自做主张
3.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世界需要爱。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A.“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是个病句,应改为: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雨。
C.文段中括号里应填上关联词语是“只要”。
D.文段中的“世界”“爱”“绿洲”“方向”“琼浆”都是名词。加点的“风雨”的语境义是指艰难困苦。
4.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jié)石,以观(cāng)海。水何(dàn)澹,山岛竦(shì)。(《观沧海》曹操)
B.俄而雪(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sì)?”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chā)可(nǐ)。”(《咏雪》)
C.人不知而不(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D.博学而(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野花盛开的繁茂景象。
B.“∨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这句话的朗读和停连的划分是正确的。
C.冰心的《荷叶·母亲》,以荷叶喻母亲,写出了母爱的细腻动人,同时也写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
D.谦辞和敬辞是我们在阅读古文中常遇见的一种文言现象,我们要学会区分。如,“家父”“家慈”“舍弟”是谦辞;“令尊”“高见”“惠赠”是敬辞。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咏雪》)
B.尊君在   不:同“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C.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论语·雍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善良的人。(《论语·述而》)
7.
(题文)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你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了还没有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辱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D.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怎能不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怎能不真诚呢?
8.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之景和诗人的雄心壮志巧妙融合在一起。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诗人船上所见之景。“阔”字传神地写了长江的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2.字词书写(共2题)

9.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用楷体写在田字格内。
10.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对联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请赏读下面的这副对联,并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横线上。说说这副对联的字体。

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体: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与诸小儿游 (____)
(2)戎不动 (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从选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带厨房的书店
佟雨航
埃里克原是一名厨师,因为手臂意外受伤留下残疾,不得不放弃喜欢的职业。他在伦敦的一条街上开了一家专卖烹饪书籍的书店,可开业后顾客寥寥,生意冷清至极,没半年便濒临倒闭。
一天,埃里克正在书店里想着对策,突然听到一位顾客对她的同伴说:“他们宣传这里的每一本书,都能把人带入美食殿堂,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成为‘烹饪高手’……如果真是这样,那厨师还用学吗?我不相信书中的菜谱都是真的。”
听了顾客的话,埃里克才清楚书店生意不好的原因了,原来顾客对店里的烹饪书籍都不信任。怎样才能打消顾客的不信任呢?埃里克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书店里开办一个“检验厨房”,聘请一名“驻店大厨”,当着顾客的面,按照顾客感兴趣的菜谱,按图索骥地做出一盘菜,供顾客亲自品尝,以检验所卖菜谱上记载的菜谱是否管用。
自推出“检验厨房”后,光临书店的顾客猛地多了起来,顾客选好一本烹饪书籍,从中任意挑选出一款菜谱,然后驻店大厨就会按照这款菜谱烹饪出一道菜。如果顾客品尝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就会买下这本烹饪书籍带走。此举不但给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带来了生机,还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如今,埃里克的“烹饪”书店美名远扬,成了伦敦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许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浏览美食书籍,品尝美味饭菜,然后再买些书籍带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有删改)
【小题1】埃里克的“烹饪”书店由濒临倒闭到美名远扬,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读了文章后,你一定会为埃里克的成功叫好,也会引起你的思索。请联系下面任意一则或几则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材料一 任何成功首先来源于独特的创意。创意就是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创意给你启动一条成功之路,所以叫“创意启动”。
——摘自陈放《创意闪电》
材料二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
13.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
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的杰作,让我看到苦瓜最终具有这如朝阳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她依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选文有删改)
“美文荐读”课上,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肖复兴的《苦瓜》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母亲的爱就在纸墨书香的文字中,缓缓地走到我们身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个角度(或思想内容,或语言特色)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5.语言表达(共1题)

14.
(题文)下边是楚均亭画作《无人亦自芳》。请你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这样的“苗圃”
材料一 “北京中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苗圃’。”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由朝阳区政府创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
“英语学习是我们的挚爱!”八年级(4)班的黄为如数家珍:“我们办过跳蚤市场、时装秀、戏剧表演、角色扮演……这都是全英文的哦!听不懂没关系,老师的肢体语言相当丰富;说不出口更不怕,哈哈,从现在起,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永远是你!”不拘泥于课本,重视在真实场景中的运用,精心的课程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
材料二 “在北京中学,信任文化是第一位的。”夏青峰介绍,“孩子们的成长并不是按照大人的设计在进行,他们有着自己的内在成长规律。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信任孩子,并为这种内在的生长力量提供些帮助与保护。”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北京中学,有一个“学生委员会”,不仅搜集学生建议,还可以经过班级竞选、学校答辩,自主确定班级的活动方案。学生的“权力”在这里很大,就连学校鎏(liú)金的校名,都是由一名学生题写的。
不仅如此,学校将“信任、发现、支持、引导”作为教风,探索个性化学习,建立了自修、研修、导修的走班学习机制;探索联系性学习,进行主题式的跨学科学习;探索体验性学习,开展了基于设计、项目、产品、研究和游历的学习;微课堂、微视频、“翻转课堂”遍地开花,学生运用移动媒体学习渐成常态……
材料三 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孩子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给每一个孩子出新出彩的舞台,是学校秉承的理念。
张朔就是一个被学校发现光华所在的孩子,他有着观鸟的爱好。在学校“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影响下,张朔成立了观鸟小组,一有空闲就与同学们走进自然中去观鸟,并写研究报告,不仅得了奖,还得到在哈佛大学实验室免费体验一周的机会。
材料四

【小题1】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喜欢怎样的学校生活。(80字左右)
【小题2】你喜欢这样的教育“苗圃”吗?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100字)

7.作文(共1题)

16.
作文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6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字词书写:(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