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熄火”状态,然而,新能源汽车在车市寒冬中_________。依靠技术、性能、品质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引领中国汽车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甲)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承载着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消除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担当。放眼全球,我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已抢占先机。(乙)近3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________,年均增速接近60%,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全球占比50%左右,稳居全球第一。(丙)单次续驶里程从150公里提升到500公里,部分产品性能指标与国外公司产品_________。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260Wh/kg,较2012年提高2倍。电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部件和集成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丁)不少产品出口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成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贝特瑞负极材料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革命_______之际,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专家认为,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把电动化和智能化结合起来,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是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重要推手。
【小题1】将下面这句话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仅市场规模巨大,不少关键技术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脱颖而出 方兴未艾 半斤八两 波谲云诡 |
B.脱颖而出 突飞猛进 不相上下 波谲云诡 |
C.一枝独秀 方兴未艾 半斤八两 风起云涌 |
D.一枝独秀 突飞猛进 不相上下 风起云涌 |
A.新能源汽车具有着消除石油资源短缺压力、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历史担当 |
B.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着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担当 |
C.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承载着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压力、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历史使命 |
D.新能源汽车承载着解决石油资源短缺压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解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历史使命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隋堤怀古
张祜①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②,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①张祜,晚唐诗人。②江都事,隋炀帝南游,饮酒作乐,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中。【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临堤忆古,开篇点题,追叙隋炀帝用尽兵力开凿运河、以“猛虎”自居的史事。 |
B.颔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汴水联想到当年隋炀帝锦帆过江的盛景,为下文抒情张本。 |
C.“百二”与“三千”两词对举,以简约的语言传达出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深长。 |
D.本诗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为怀古题材,既借古伤今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魏子建,字敬忠。释褐奉朝请,累迁太尉从事中郎。初,世宗时平氐,遂于武兴立镇,寻改为东益州。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群氐作梗,遂为边患,乃除子建为东益川刺史。子建布以恩信,风化大行,远近清静。正光五年,南、北二秦城人韩祖香、张长命相继构逆,佥以州城之人莫不劲勇,同类悉反,宜先收其器械。子建以为城人数当行陈,尽皆骁果,安之足以为用,急之腹背为忧。乃悉召居城老壮晓示之,并上言诸诚人本非罪坐而来者悉求听免。肃宗优诏从之。子建渐分其父兄子弟外居郡戍,内外相顾,终获保全。及秦贼乘胜屯营黑水子建乃潜使掩袭前后斩获甚众威名赫然先反者及此悉降乃间使上阐肃宗甚嘉之 诏子建兼尚书为行台,刺史如故。于是威震蜀土,其粱、巴、二益、两泰之事,皆所节度。先是,子建屡求归京师,乃遣刺史唐永代焉。子建将还,群氏慕恋,相率断道。主簿杨僧复先行晓喻,诸氐忿曰:“我留刺史,尔送出也!刀斫之数创,几死。子建徐加慰譬,句日方得前行,吏人赠遗,一无所受。而东益氐、蜀寻反,攻逼唐永,永弃城而走,乃丧一藩矣。初,北海王元颢内逼,庄帝北幸,子建谓所亲卢义僖曰:“北海自绝社稷,称藩萧衍,吾老矣,岂能为陪臣?”遂携家口居洛南,颢平乃归。太傅李延实子待中彧为大使,抚慰东土,时外戚贵盛,送客填门,子建亦往候别。延实曰:“小儿今行,何以相勖?弦子建曰:“益以盈满为诫。”延实怅然久之。子建自出为藩牧,董司山南,居脂膏之中,遇天下多事,正身洁己,不以财利经怀。及归京师,家人衣食常不周赡,清素之迹,著于终始。永熙二年春,卒于洛阳孝义里舍,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北史·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秦贼乘胜/屯营黑水/子建乃潜使掩袭前后/斩获甚众/威名赫然先反者/及此悉降/乃间使上闻/肃宗甚嘉之 |
B.及秦贼乘胜/屯营黑水/子建乃潜使掩袭前后/斩获甚众/威名赫然/先反者及此悉降/乃间使上/闻肃宗/甚嘉之 |
C.及秦贼乘胜/屯营黑水/子建乃潜使掩袭/前后斩获甚众/威名赫然先反者/及此悉降/乃间使上闻肃宗/甚嘉之 |
D.及秦贼乘胜/屯营黑水/子建乃潜使掩袭/前后斩获甚众/威名赫然/先反者及此悉降/乃间使上闻/肃宗甚嘉之 |
A.奉朝请,指官员奉朝廷的召请而参加朝会,文中指魏子建脱去平民身份进京任职。 |
B.行台,“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其在驻扎地设立的临时机构称为行台。 |
C.社稷,指山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山神和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
D.外戚,指帝王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从文中看李延实一家当属外戚。 |
A.魏子建广施恩德,颇有成效。东益州原镇将、刺史不得人心,致使氐人作乱,魏子建到任后推行德政,民风大治,境内安宁。 |
B.魏子建治乱有方,深得民心。南北二秦反叛时,他恩威并施消除祸患:当他离任时,百姓极力挽留,甚至迁怒于送行的官员。 |
C.魏子建忠于朝廷,进退有度。庄帝受元颢威逼逃亡北方,魏子建因年迈无法陪同,毅然携全家辗转洛阳城外,战乱平定才返回。 |
D.魏子建洁身自好,清廉奉公。他身处乱世,虽在富饶之地任职,却从不中饱私囊,等回到京师,全家人连衣食都不充裕。 |
(1)子建以为城人数当行陈,尽皆骁果,安之足以为用,急之腹背为忧。
(2)子建徐加慰譬,旬日方得前行,吏人赠遗,一无所受。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船家
蔡楠
在白洋淀,陈福友绝对是捕鱼的老手,老到九十岁了,还在捕鱼。
早年间,白洋淀是水泽之国,淀水汪洋浩渺,滋养得鱼肥蟹壮。水势大的时候,不适合撒网捕鱼,陈福友就下卡捕鱼。他跟着父亲将船划过纵横交错的港汉沟壕,来到一片茂密的芦苇荡,然后开始下卡。下卡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浸过猪血的长长的线上,拴上类似于牙签状的小竹片,把它弯成U形,在口上套上用芦苇秆做成的套,中间塞上饵食。鱼是一种贪吃的东西,把饵吞下的同时,竹签就紧紧地撑住了鱼的嘴,想再吐出来已经不可能了。父亲摇船,福友下卡,卡线在他的小手中一抖一抖地跳跃着,他就看到了今后的抖动的美好生活。
可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白洋淀。陈福友就不下卡了,改用鱼钩捕鱼。福友小小年纪不用小钩,却喜大钩。大钩治鱼,多在有水溜的宽阔水面。鱼常喜在水中逆流游动,当触到鱼钩时,便被挂住,挂住的鱼越挣扎,越深,直到动不了为止。
那年夏天,有一艘日军的快艇载着五个鬼子,开到陈福友下钩的地方来洗澡。他偷偷地潜水过去,将一串大钩,围绕着洗澡的鬼子们悄悄下好,然后爬上汽艇,将枪支和衣物敛到自己的船上,开到了抗日雁翎队的驻地。等到雁翎队员赶来的时候,五个鬼子已经血肉模糊了。
水浅鱼多的季节,陈福友就用大罩捕鱼。1963年白洋淀发大水,水都淹了村子,房子有的也被泡塌了。全村人都被安置在村子里最高的采蒲台上,等待政府救援的直升机来扔大饼。有时候,直升机扔不准,将大饼和饼干扔到了水里,都泡得成了面糊糊。陈福友觉得这面糊糊真不如他逮的鱼好吃。他就拽着自制的大罩,腰问系着鱼篓,凫水来到未被淹没的苇地里罩鱼。苇地里水浅他光着膀子在苇地里中蹚水,还一边叫喊着。鱼受了惊吓向水底躲避,触及河底,浑水上翻,陈福友用力将大罩按了下去,鱼就成了罩中之鳘了。鱼送到了一村灾民的手上,就等于把村民的性命从龙王的手上夺了回来。陈福友的大罩捕鱼就一直持续到大水退去。
后来,有专家说地球变暖,天旱少雨,白洋淀上游九条河的水位像花一样枯萎。白洋淀没了水,干了。甭说鱼了,就连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袅袅婷婷的莲花都无影无踪了。陈福友将船反扣在千里堤上,裸了背坐在船上晒太阳。老伴儿胡小仙走过来,递给他一支烟说,你看你,背上都晒得脱起鱼鳞了,我怎么越看你越像一条鱼呢!
陈福友说,我是鱼,可我是一条行走在岸上的鱼。
胡小仙笑了,这种鱼我可是头一次见过。
可咱不在岸上晒成鱼干行吗?胡小仙又说,咱走,咱去渤海湾捕鱼行吗?村里置办了几条轮船,嚷嚷着让人报名呢?咱去不?
不去!
为啥?
我要在大淀里掘坑寻水,我不离开白洋淀。
陈福友说着,站了起来,把烟揉揉放在嘴上叼着。胡小仙连忙去给他找火柴,还没火柴找来,陈福友手里的烟腾的一下就被太阳晒着了。
陈福友开始了在白洋淀掘坑寻水的漫长之旅。他的铁锹用烂了三百六十把,他把白洋淀九十九个湖泊掘了个遍,终于他掘出了一条白洋淀通往黄河的水路。
在陈福友掘淀寻水的日子里,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水乡修了桥,水乡修了柏油路,水乡建了工厂,水乡建了高层建筑,捕鱼的事情人们逐渐淡忘了。
可陈福友又回到了水里,回到了淀上。
已经有了儿子的儿子对陈福友说,你这把年纪了,就别去捕鱼了,歇了吧!
陈福友说,我不能歇,歇了会死的!
那我给你买个机器船吧,省力气。
不用,机器船有污染,老船家还是使老船好!
陈福友告别了儿子,告别了岸。把那条千里来堤上的木船修补好,刷了漆,船顶上支起了塑料布,船上准备好了小柴灶、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等,然后带着胡小仙,披上蓑衣,振臂摇桨,小船像一条梭子鱼一样蹦进了大淀。
老头子,你这劲头怎么看也不像是九十岁的船家呀!胡小仙说。
你这豪气也不像八十四岁的船家婆呀!陈福友说。
咱们去哪里?
去采蒲台下面下粘网,傍晚到雄安新区集上卖鱼!
老船家这样说着,船就飞过了一片苇地。苇尖上独立的一只红嘴水鸡就飞离芦苇,鸣叫着逐船而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主人公的身份,引出全文主要情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B.文中画线的句子,以调侃式的语言写出了陈福友对水的渴望,表现了他性格中幽默可亲的一面。 |
C.小说中胡小仙这一形象,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主人公的老船家形象,使其更鲜明、更生动。 |
D.小说有对老船家水乡生活的回顾,也有对他现实经历的描述,质朴的语言中透着深意,耐人寻味。 |
【小题3】在世界已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陈福友坚持掘淀寻水、老船捕鱼的行为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你如何理解他的行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观察杂志社出版,书中其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先生对新诗创作有个基本观点,即诗歌语言固然应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更主要的是新诗必须有节奏。盖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有密切关系,而“节奏”是从音乐来的;尽管新诗与音乐已没有直接关系,却也不能没有节奏。既称为诗,总要读来朗朗上口,因此节奏是不能缺少的。这本书中谈诗歌的文章大抵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并论证这个观点。
书中力作当推《论雅俗共赏》和《论逼真与如画》。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论雅俗共赏》。先生撰写论文,经常结合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谈问题,此文自不例外。这篇论文的观点是有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顾到广大读者层面。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而应该争取多数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赏,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永久。这就是我对先生论“雅俗其赏”的粗浅理解。其实我以为,雅与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对立面,其间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先秦文学中,《诗》三百篇应该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国风”和“小雅”两大类,有不少作品最初也应该是比较通俗的,且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经过上层文化人进行加工,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楚辞》中的《九歌》也是这样。其后的汉魏乐府、五七言诗以及词、曲,散体文中的话本等,其发展过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说都是由俗变雅,或先俗后雅的。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当时不过是流行一时供人消遣的“闲书”,现在则成为近代文学史中必须予以评价的古典名著。可见“雅”与“俗”只是相对而言,不宜划分得太刻板、太绝对。
如果从读者这方面说,则从俗到雅,实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主要还是希望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当前有一种风气,强调属于古典范畴的文艺作品非经过人为的改动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如小说中的《西游记》《红楼梦》或戏剧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对它们妄施斧斤。理由是不“改刀的话就不算“与时俱进”,并认为群众也看不懂。我则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经典作品,不下苦功夫是读不懂的。试问,谁敢擅改屈原的《离骚》《天问》以及鲁迅的《野草》呢?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是有责任提高读者和观众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而不是随意迁就读者和观众的低水平,从而降低作品的质量或擅改传世已久的经典之作。如果拿“雅俗共赏”做挡箭牌,而一味迎合时尚的低级趣味,最终是会葬送我们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前途的。
一部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产生“雅俗共赏”的效果,乃是品位很高的美学境界,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不能由于作者水平低或演员的艺术表现力不足,写不出或演不出达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和剧目,便以“雅俗其赏”为借口而替自己文过饰非。在当前这种社会浮躁风气下,在文化滑坡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请读者耐心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这本《论雅俗共赏》旧著,窃以为是大有好处的。
(选自吴小如《<论雅俗共赏>前言》,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雅俗共赏》一书从不同角度阐发了“新诗语言必须要有节奏”的基本观点。 |
B.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指出,文学作品应重点照顾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 |
C.《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都经历了由俗到雅的演变历程,这与上层文人的加工有关。 |
D.“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即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和鉴赏力,而非一味迁就读者水平。 |
A.文章首先介绍文集基本内容,然后主要就其中一篇文章谈自己的理解和深入思考。 |
B.作者在阐述“雅俗并非矛盾对立”这一看法时,主要运用事例和对比等论证方法。 |
C.文章主要从文学史发展和读者鉴赏两方面,阐释了作者对“俗”与“雅”的认识。 |
D.这篇前言体现作者鲜明的观点和写作动机,文末点明旧著再版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
A.诗歌与音乐有关,因此朗诵诗歌时需关注诗歌的节奏,充分体现诗歌的美感。 |
B.清末谴责小说在当时是闲书,在今天成为经典名著,说明由俗变雅是必然规律。 |
C.要读懂屈原、鲁迅的作品,读者需下一番苦功夫,而不能寄希望于人为的修改。 |
D.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既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也要致力于高质量的文艺创作。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孟子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愿意追随先贤、为清白正道而献身的志向。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是非常不明智的。
6.材料作文- (共1题)
在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采访中,全国劳动模范、某集装箱码头公司高级经理说:“我18岁直接从学校门进了工厂门,当时就想给自己谋一个好生活。怎么做?不知道,那就当好一个工人吧,这么着就干了一辈子,也琢磨了一辈子,一直干到了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某首席科学家说:“我不到17岁就考取大学了。那个时候号召全国的年轻学子们去唤醒沉睡的高山,献出无尽的宝藏,我那时刚刚高中毕业,就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把自己跟国家融合起来,就感觉有用不尽的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己人生之路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语言表达- (共2题)
(示例)
问题观点:他一向很守规则,从没有闯过红灯,这是第一次,所以可以原谅。
反驳1:只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所以不能原谅。
反驳2:如果说第一次闯红灯可以原谅,那第一次偷窃、诈骗都可以原谅了?
问题观点:我奶奶整天跟我讲微信那些养生知识,好多被证明是网络谣言,所以说老人就是没知识。
反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上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的明显加快,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呈现了①(不超过10字)______、第二产业稳中有升、②(不超过10字)____的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特别是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大量涌现,第三产业不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创造了更多的新职业和新岗位。
第三产业中既有市场容量大、盈利性高的产业,如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也有众多的非盈利性、公共产品产业,如政府部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这些产业,有些产出的是经济效益,而有些是巨大的社会效益,其实巨大的社会效益背后是长期的经济效益。所以,③(不超过24字)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