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这一结(jiē)果公布后,海地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执政党在大选中循私舞弊(bì),要求取消选举结果。 |
B.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rèng)的钮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liáng)的威力。 |
C.将来有朝(zhāo)一日天文学家们可能会接收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这种想法现在天文学家们不再认为是荒诞无稽(jī)的了。 |
D.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篇,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shú)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bà)音。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春天去看肖邦
肖复兴
①说来真巧,去肖邦故居那天,正好赶上是春分。
②肖邦故居位于华沙市区50公里外一个叫做沃拉的小村。车子驶出市区,便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平坦的土地大部分裸露着,还没有返青,到处是一丛丛亭亭玉立的白桦树,一片片的苹果树和樱桃树,油画一样静静地站立在湛蓝的天空之下。再晚一个多星期,田野就绿了,果树都会开花,那样的话,肖邦会在缤纷的花丛中迎接我们了。
③老远就看见了路牌:WOLA。虽然是波兰文,拼音也拼出来了,就是我梦想中的沃拉。
④肖邦故居的门口很小,里面的院子大得出乎我的想象,虽还是一片萧瑟,但树木多得惊人,深邃的树林里铺满经冬未扫的厚厚树叶,疏朗的枝条筛下雾一样飘曳的阳光,右手的方向还有条弯弯的小河(肖邦9岁时在这条小河里学会游泳),宁静得如同旷世已久的童话,阔大得如同一个贵族的庄园。肖邦的父亲当时只是参加反对沙皇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跑到这里教法语的一个法国人,破落而贫寒,怎么可能买得起这么大的庄园?我真是很怀疑,无论是波兰人还是我们,都很愿意剪裁历史而为名人锦上添花,心里便暗暗地揣测,会不会是在建肖邦故居时扩大了地盘?
⑤如今,肖邦纪念碑就立在小河前不远的地方,和故居的房子遥遥相望。那是一座大理石做的方尖碑,非常简洁爽朗。上面有肖邦头像的金色浮雕,浮雕下面有竖琴做成的图案,两者间雕刻着肖邦的名字和生卒年月。
⑥那幢在繁茂树木掩映下的白色房子,就是肖邦的故居了。房子不大,倒很和肖邦当时家境吻合。如果房前没有两尊肖邦的青铜和铁铸的雕像,和村里其他普通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它中间开门,左右各三扇窗子,各三间小屋,分别住着他的父母和他的两个妹妹。如今成为了展室,展柜里有肖邦小时候画的画,他的画很有天分,还有他送给父亲的生日贺卡,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墙上的镜框里陈列着1821年肖邦12岁时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的手稿:降A大调波罗乃兹。五线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写得那样清秀纤细,让我忍不住想起他的那些天籁一般澄清透明的夜曲和他那被做成纤长而柔弱无骨一般的手模。
⑦客厅的一侧,有一个拱形的门洞,但没有门框、门楣和房门,空空地敞开着,门洞的后面是一扇窗,明亮的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来,将那里打成一片橘黄色的光晕。走过去一看才知道,那里就是肖邦出生的地方,竟然只是一块窄窄的长条,长有五六米,宽却大概连1米都不到,因为中间放着一个大花瓶就把宽的位置占满了。靠窗户的墙两边分别挂着肖邦的教父和教母的照片,墙外面一侧挂着的镜框里放着圣罗切教堂出具的肖邦的出生证和洗礼纪录,另一侧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的牌子,上面刻着三行手写体的字母:弗雷德里克·肖邦于1810年2月21日出生在这里。
⑧实在想象不到肖邦出生在这里,家里还有别的房间,为什么他的母亲非要把他生在这样一个憋屈的角落里?命定一般让肖邦短促的一生难逃命运多蹇的阴影。
⑨肖邦只活了39岁,命够短的。在这39年里,只有前9年的时光,肖邦生活在沃拉这里,那应该是他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以后的岁月里,疾病和情感的折磨,以及在异国他乡的颠沛流离,一直影子一样苦苦地跟随着他,直至最后无情地夺去他的生命。肖邦的母亲是纯粹的波兰人,富有教养,弹得一手好钢琴,给予他小时候良好的音乐启蒙。肖邦就是在这里和瑞夫纳老师学习钢琴,那一年,他才6岁。8岁的时候,他登台华沙演奏钢琴,引起轰动,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瑞夫纳说他已经没有什么可再教他的,建议他去华沙。他去了华沙,和华沙音乐学院的院长约瑟夫·埃尔斯纳系统地学习音乐,又是埃尔斯纳建议他去巴黎,他去了巴黎,开创了音乐新的道路。这样两个对于他至关重要的老师,我在他的故居里为什么没有见到他们的照片、画像或其他一些印记呢?也许,是我看得不仔细。
⑩在肖邦故居里迎风遥想肖邦的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个那么弱小而疾病缠身的人,竟然可以让整个欧洲为之倾倒,让所有的人对波兰当时一个那么弱小一直被人欺侮的国家与民族刮目相看,该是多么了不起。音乐常常能够超越某些有形的东西而创造历史。
⑪走出故居,沿着它的侧门走去,下一个矮矮的台阶,那里草木丛丛,更漂亮而幽静。前面不远就是那条小河,如一袭柔软的绸带,弯弯地缠绕着整个故居,淙淙地流淌着舒缓的音符。忽然,传来一阵钢琴声,听出来了,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是从肖邦故居里传出来的。明明知道是从音响唱盘里播放出来的,却还觉得好像是肖邦突然出现在故居里,推开了置放钢琴的房间里的那扇窗子,为我们特意地演奏。
【小题1】第③段中“就是我梦中的沃拉”该句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小题2】文中写了沃拉肖邦故居的哪些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
【小题3】分析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请具体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其作用。
【小题5】作者说遥想肖邦的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文章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刻,本来冷冷的天有了暖色,因为夕阳顽强地在云层里挣扎出来,在华沙的街头洒下了阳光。我随着比达的脚步走进了圣十字教堂,他回头告诉我,你一定要脱帽进去,口气很坚决。圣十字教堂显得很豪华,比达对我说,这里很多东西都是假的,(甲)因为“二战”,这里几乎被德国纳粹毁为一片废墟,这是之后一点点重新修建的。但有一个是真的,无可质疑的,那就是钢琴家肖邦的心脏。在华沙这两天,比达一直在说肖邦,我知道肖邦是一个天才钢琴家和作曲家,因患肺结核在巴黎去世,享年39岁。比达领着我走到一根柱子前,他指着这根柱子说,肖邦的心脏就放在里边。肖邦死在了巴黎,生前几次想动身回到祖国,可每次都没有成行,因为华沙的政治氛围很不好,回国有可能深陷漩涡不能自拔。(乙)肖邦去世前反复叮嘱一直守候在他身边的姐姐,“反对派政府是不会让你把我的遗体运回去的,但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运回华沙。”肖邦死后,姐姐悄悄地把肖邦的心脏运回华沙,然后密封在圣十字教堂的这根柱子里。我好奇地问为什么选择这座教堂,(丙)比达对我说,肖邦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他喜欢这里。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挣扎 | B.质疑 | C.不能自拔 | D.反复 |
A.甲 | B.乙 | C.丙 |
3.语言表达- (共2题)
楚人立国之初,地域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