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 B.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
C.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在间歇之后,用了“ , ”两句,忽然间把人们带入琵琶弹奏的高潮;在曲终之时,用“ , ”两句描写周边环境,反衬出音乐的强大感染力。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通过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比喻,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否定自己的话“ , ”。
(3)在《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在间歇之后,用了“ , ”两句,忽然间把人们带入琵琶弹奏的高潮;在曲终之时,用“ , ”两句描写周边环境,反衬出音乐的强大感染力。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通过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比喻,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否定自己的话“ , ”。
(3)在《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一)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马嵬(选一)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②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长恨歌:白居易作《长恨歌》诗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②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杜甫“三吏三别”中有《石壕吏》,写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③长生殿:唐华清宫殿名。
【小题1】上面两首都是有关马嵬的咏怀诗,请你简要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小题2】袁枚的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你作简要的赏析。
(一)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马嵬(选一)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①,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②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长恨歌:白居易作《长恨歌》诗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②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杜甫“三吏三别”中有《石壕吏》,写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③长生殿:唐华清宫殿名。
【小题1】上面两首都是有关马嵬的咏怀诗,请你简要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小题2】袁枚的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你作简要的赏析。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①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③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王:指梁襄王。②浡,同“勃”。③由:通“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王①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③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王:指梁襄王。②浡,同“勃”。③由:通“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在施政上“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踏 |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北方 |
C.然后践华为城践:踏,踩 |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兵器 |
A.奋六世之余烈吾从而师之 |
B.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固 |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犹且从师而问焉 |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A.“吞二周而亡诸侯”、“ 南取百越之地”、“ 北筑长城”等表明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
B.“废先王之道”就是抛弃了仁义之道,所以文章最后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C.“焚百家之言”是愚民、“收天下之兵”是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则是防民。 |
D.“天下已定”是一个转折点,秦开始由以前的守卫之势转为攻取之势。 |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