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 第2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试卷号:49043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暮/雾浓云阳/接而至密/玉纱厨
B.晶/暗香袖妆/卷西风悲/凄惨惨
C.是/乍暖寒相/博闻强/风劲草
D.来/最难悴/白发渔/次花开
2.
下列对《醉花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凉”字主要是点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融情于景,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3.
阅读下面李清照的这首《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莲子已成荷叶老
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

2.诗歌鉴赏(共2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题1】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写一季之气候。与下片“到黄昏”句遥相呼应。
B.“满地黄花堆积”极写菊花凋零,堆积满地,词人借助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悲凉落寞的意境。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正面描写词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孤寂难捱的情景。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小题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的运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小题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语言表达(共2题)

6.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①。对此,②,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③。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7.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写一段含有这三种意象的文字。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