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写作此诗时诗人仕途受挫,暂居于此,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凝如霰,红荷凋零,万竹悲声,青松覆雪;本该是宴饮欢歌的崇让宅在诗人笔下却凄清冷落如斯。 |
B.颔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就格律要求而言,对仗不是十分严谨,但这处“变体”将人事 与自然巧妙勾连起来。 |
C.诗歌颈联“归梦惟灯见”“生涯独酒知”,灯见不如不见,酒知莫若不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境异却情近。 |
D.本诗前四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诗歌后面四句直接抒发感慨,幽独孤恨郁积满怀,暗生归隐之思。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选自《陈书·司马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
B.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
C.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
D.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
A.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中的恬淡、豁达、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共聚一堂。 |
B.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被传位的叫受禅。 |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 |
D.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
A.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善于下棋,曾得到阴子春的欣赏,朱异为此叹奇。父母仙逝,发誓终身食用蔬菜。 |
B.司马申英勇无畏。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王僧辩。 |
C.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而得到荣升。 |
D.司马申深受重用。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决断国家大事。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情。 |
(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2018年7月13日《中国经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
B.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同时也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
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
A.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 |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
C.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 |
D.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需要我们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 |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E.面对公公的“嘟哝”,玉梅欲辩不能,只好“捂住嘴”。她“愣”在那儿仔细思量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为之脸红。
A.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口语化。玉梅在坪前的指桑骂槐和金花在篱笆那边的尖声回击,其语言都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
B.小说先写“英文事件”爆发,后通过帮手的询问交代“事件”原委。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了悬念,使情节具有波澜。 |
C.小说插叙“花裤”和“看戏”这两件往事,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使玉梅对金花的误解加深,两人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 |
D.玉梅的公公是个明理而又寡言的长者。他的出现激化了矛盾冲突,在玉梅的内心掀起波澜,也促使小说情节发生逆转。 |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删与不删,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一: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年2月6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材料二: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材料三:
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
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的重大意义。
材料四: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从1955年起,普及普通话一直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目标。 |
B.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不等于就是北京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音和语法规范并没有完全照搬北京话。 |
C.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都城,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 |
D.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但随着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
A.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在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这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
B.会讲普通话的人比不会讲普通话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会讲普通话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 |
C.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 |
D.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中文越来越被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古老的中国语言文字再次焕发出魅力 和光辉。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2001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口号是“50 年内拿 30 个诺贝尔奖”。此前,在诺奖的百年历史中,还只有 9 位得主。当时很多人以为日本人吹牛,但从 2001 至 2018 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有 18 位。照这样一年一个的节奏,“50 年 30 个”目标,几乎已没有悬念。今年 10 月 1 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被授予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国同行。看看日本,想想中国。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确实应该感到惭愧。 最近 40 年,中国经济成就世界瞩目,但科研水平呢?自然,进步也是巨大的。 但作为巅峰水平的重大发明发现呢,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屠呦呦一个人获得过。日本人那么频繁能拿诺奖,难道是日本人更聪明? 链接一:在绝大多数国家,钞票上的媒体,往往都是政治家。日本则是例外,清一色学者。 链接二:日本:2008 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 90 万人民币。据 2015 年日本学士院财务报告:院士 定员为 150 人,院士工资 3.34 亿日元。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水平的中国院士呢,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只有 5688 元,年薪基本只有 20 万人民币!
中日影星的片酬:日本的明星比如一线当红花旦新垣结衣,电视剧里的片酬是一集 17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10 万都不到!而中国明星如周迅《如懿传》为 9500 万……
从 2005 年到 2015 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 年美国为 2.8%,约 4650 亿美元。 链接四:据介绍,在日本,科学家被称为“先生”。而“先生”一词不是谁都能用的,只有民众心中最为 崇高与敬仰的职业,才能有此殊荣。
针对上述情况,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 (共2题)
招领启示
高二 1703 班王晓明同学 10 月 8 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哆啦 A 梦的饭卡和 105 元人 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
学生会
2018 年 10 月 9 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