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 |
B.颔联中的“玄鬓”,红色鬓发的意思,这里指蝉的双翼。 |
C.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 |
D.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B.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C.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D.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 |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做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
A.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
B.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
C.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
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各年级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比重

图1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图2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数量调查表
(摘编自《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会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
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辅导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比重最高。 |
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 |
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辅导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 |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
B.中小学生假期竟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
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 |
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有删改)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
D.“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与儿子聚少离多的日子。 |
【小题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6.材料作文- (共1题)
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男性偶像,俗称“小鲜肉”。他们拥有大量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障,甚至登上了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这引起了媒体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家娘”。
但在“小鲜肉”明星的粉丝看来,外界误解了他们的偶像。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偶像“娘”,反而觉得是“一种超越了性别的美”。还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与追求,不一定非要用传统的男子气概来束缚自己。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文体明确;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