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 B.⑥①④②⑧⑤ |
C.⑤③④①⑥② | D.③⑤④⑥①② |
2.句子默写- (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踏莎行》)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7)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平芜尽处是春山, 。(欧阳修《踏莎行》)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7)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
B.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②③⑤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
(1)如此良夜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柳永对宋词的革新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
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了到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大量创作慢词、填写慢词。有数据统计,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可以说,宋词流经柳永之手,体制基本完备了。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宋代许多词作家都是一种士大夫型的心态,追求单薄清高的虚无境界,这与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态是不能接轨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应歌妓的约请作词,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他们,并与之产生过强烈真挚的爱情。他的不少词作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她们的高超技艺和从良愿望。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从而显得生动、活泼、亲切。既使词的语言大为丰富,又让读者亲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贴近市民大众口味。
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小题1】文章的二、三段均提到苏轼,各有何作用?
【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说明柳永“开一代词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小题3】作者认为柳永实现对宋词的革新与他的哪些个人因素有关?请简要说明。
论柳永对宋词的革新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
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了到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大量创作慢词、填写慢词。有数据统计,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可以说,宋词流经柳永之手,体制基本完备了。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宋代许多词作家都是一种士大夫型的心态,追求单薄清高的虚无境界,这与普通市民的世俗心态是不能接轨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应歌妓的约请作词,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他们,并与之产生过强烈真挚的爱情。他的不少词作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她们的高超技艺和从良愿望。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的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从而显得生动、活泼、亲切。既使词的语言大为丰富,又让读者亲近,易于理解和接受,贴近市民大众口味。
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小题1】文章的二、三段均提到苏轼,各有何作用?
【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说明柳永“开一代词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小题3】作者认为柳永实现对宋词的革新与他的哪些个人因素有关?请简要说明。
6.材料作文-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
7.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