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潍坊文华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9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3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ǐ祷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毕露
B.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C.嫉jì妒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骊lí歌   屏障 炽chì痛 杂乱无章
2.
下面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歌(离别) 不(承受) 人迹至( 少)   义愤填(胸)
B.痛(热烈) 重(负担) 仰之高(更加)  而不舍(刻)
C.深(深远) 确凿(确实) 亦复是(如果)  兀兀穷年(劳苦)
D.亘古(远古) 然(明显) 乎不同(差得远) 死而后(停止)
3.
对“父亲起来一担”句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是(   )
A.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量词 形容词 名词
B.名词 动词 动词  数量词 形容词 名词
C.名词 动词 副词  代 词 形容词 名词
D.名词 动词 介词  数量词 形容词 名词
4.
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中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主要记叙了“我”的成长体验,同时运用了插叙手法,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丑小鸭》是一则童话,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中只要有梦想,不怕艰难险阻,勇敢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就会成功。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选自端木洪良的《乐府诗集》。

2.字词书写(共1题)

5.
(题文)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
A.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芳草萋萋 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   亦复如事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
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惯注    一反既往
D.燕然了功   义愤填膺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
A
B
C
D
 
 
 
 
 

3.诗歌鉴赏(共1题)

6.
读诗歌,回答小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小题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倍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倍诵:背诵。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泯然众人矣
主编《资治通鉴》
④俟能背诵乃已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D.卒之为众人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小题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小题1】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
【小题2】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小题3】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
【小题4】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从两个画线句中选一句进行欣赏。
9.
阅读韩少功《土地》,回答小题。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菜,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侯下的种,什么时侯发的芽,什么时侯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有时侯,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兹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一切都是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小题1】本文用“土地”作题,你觉得写几段关于瓜菜的内容离题吗?为什么?
【小题2】请赏析画线句子的妙处。
【小题3】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名著阅读(共1题)

10.
(题文)请在括号里写出作者及名著的名称。
A.你到这里来坐的是轮船,是蒸汽送你来的,可是我年轻的时候,得靠自己的力气拉纤,在伏尔加河上逆水行船。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他们撒在围墙里,不久就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了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___________________)
D.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1.
回首你的成长,一定会有一些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所有记忆犹新的画面,都是记忆中的风景,请以“记忆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