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池片区中心教研组2018年春八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88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好朋友小华转学走了,虽然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作一辈子的朋友!
B.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辗转反侧地看。
C.开展德政文化实践活动后,党风、政风出现了新的气象,干部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了,而是俯下身子,放下架子。
D.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顿(cuò) 解(pōu) 形(qí)  眼(yì)
B.立(zhù) 胆(què) 起(lüè) 彻夜不(mèi)
C.广(mào) 利(xī)  尴(ɡà)  名(nì)
D.宫(què) 碧(piāo) 轩( miǎo) 袍敝衣(yùn)
3.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恶痛极  油光可鉴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
B.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  相形见绌
C.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千山万壑  长吁短叹
D.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家徒四壁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5.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是直对相知的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2)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3)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4)不停地絮絮叨叨
A.(3)(4)(1)(2)B.(2)(4)(1)(3)
C.(3)(1)(4)(2)D.(1)(2)(4)(3)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其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小题2】首句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庋(guǐ):放置、保存。 通籍:出仕,做官。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小题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欣悦 姑异日观B.授书而告之曰   中有足乐者
C.无从书以观 家贫难D.走送之   吾不得而见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节选自《我的母亲》 胡适)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写的三件事,并说出这三件事对应了母亲怎样的个性(后一问用原句答)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的个性:(原句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前文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后文又说“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这样说是不是矛盾的?请分析。
【小题3】本文语言质朴真切,细细品读下列句子,体会语句中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小题4】请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9.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嘛?”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嘛?”
⑤“没干嘛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嘛?”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小题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小题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综合性学习。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资料六)野泉声入 绝美人  梅梢月斜  砚池中 空谷幽兰 清香移在
人影孤   菊花枝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征集下联。从(资料六)中仔细琢磨,整理出下联。
上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下联: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1.
写作
题目一:在这个 的春天里 (如:不寻常、多雨、多情、美丽等)
题目二:交往是一门艺术。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生活会丰富多彩。与书交往,心灵在书香中憩息……请你以“交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②字迹工整,书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