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①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②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③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激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④在维亚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⑤未来一段时间,本市的气温将会持续走低,昨天一大早,降温明显,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从路边飘下的落叶感受到秋天渐行渐远。
⑥眼下,月饼的品种五花八门,最近热闹的,有“健康月饼”、“养生月饼”、甚至还有“文化月饼”,功效也说得神乎其神,简直能包治百病。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
C.《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抓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
D.绣花是慢工出细活,刺绣需要精心、耐心和恒心,其实,岂止是脱贫攻坚需要“绣花”功夫,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可。 |
A.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
B.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
C.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参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属于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
B.“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一句表现了亲人们对樊侍御史的思念,一知道他的去处,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回来。 |
C.“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一句中的“骢马” 一词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侍御史”的官职。 |
D.“霜台”即“御史台”,正与诗题暗相呼应。不称“御史台”而称“霜台”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 ^ |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他将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
①诏即拜右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
②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花婆
原非
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迫于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但是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
B.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C.“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
D.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善”和“义”的坚信。 |
【小题3】在小说的结尾,案子终究没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