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曹雪芹创造性地把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构思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例如林黛玉 的倩影、 的眉眼、 的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 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弱清丽 |
B.纤弱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
C.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弱清丽 |
D.纤弱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自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
B.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认识“自身”文化 |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自身”文化 |
走进菜市场,你会发现这真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钱、找零、装袋、过秤,摆摊者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买菜的大都是家庭主妇,为一日三餐的性价比,她们使出浑身解数,在这里斗智斗勇。
A.摆摊者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他们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
B.摆摊者撸起袖子大声吆喝,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整个过程极富节奏感。 |
C.摆摊者自始至终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收钱、找零、装袋、过秤,动作极富节奏感。 |
D.摆摊者迅速装袋、过秤、收钱、找零,在整个过程中撸起袖子,大声吆喝,极富节奏感。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
[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②鞫:审问。③宫壸:内宫。④葭莩:芦苇茎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
B.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
C.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
D.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 |
A.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也可指皇太后。 |
B.中夕,又称元夕。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 |
C.奉朝请,指定期参加朝会。古时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叫“请”。 |
D.己卯,即己卯年,古代中国采用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干支即天干地支的合称,由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
A.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生活照料得尽心尽责,体贴入微;在安邦治国方面能诤言直谏,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
B.长孙皇后生活十分节俭,以身作则,为了相助宫中生病的嫔妃,宁可自己停吃药膳;她还告诫太子要节用器物。 |
C.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抱病随太宗出巡九成宫;病重时坚决不同意太子下令大赦天下为自己祈福求寿。 |
D.长孙皇后不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吕后,因而在太宗病重之时,曾发誓以死相从;在自己病重时,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
(1)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2)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礼是有秩序的爱。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在漫长的进程中,以“地缘”关系为依据,以“亲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宗族——家族共同体,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范仲淹、司马光等大儒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即通过哪种方式重建社会。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以程、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确定了家礼构想,目的是复兴宗子法,使朝廷有“世臣”。程子所立祭祀之法的本意是,祭祀的主体是士大夫的宗子,不是庶人。一个家族祭祖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祖先,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族大家族乃至族内小家庭之间的“亲亲”要求,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这种“亲亲”的基础上,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达到凝聚人心,团结族人,互爱互助的效果。这样,敬宗收族,使得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一统天下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而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生辰祭、忌日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宗族管理权力的合法性。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治不良行为。通过祠堂祭祀活动向后人宣讲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起就受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向前人表达崇敬和哀思,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祠堂作为我国乡村中的礼制性建筑,具有增强宗族血缘联系、规范社会礼制的功能。 |
B.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宗族。 |
C.宗族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教育后人的目的,同时合法地管理宗族,惩戒违法子孙。 |
D.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
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
B.文章第二段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展示了宗族的形成和祠堂的出现,阐释了祠堂祭祀蕴含的精神价值。 |
C.文章第三段照应第一段阐述祠堂的功能,从祭祀先人的功能引出强化宗族观念、团结族人的作用。 |
D.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指出了祠堂对家族成员的榜样或约束作用。 |
A.因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族宗法文化心理,所以中国古代乡村社会都存在祠堂。 |
B.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以及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祀祖先,重温家训。 |
C.古代社会宗族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一旦违犯了族规,宗族就可以在祠堂中惩戒。 |
D.由于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祠堂将会消失。 |
4.情景默写- (共1题)
(1)李白《蜀道难》中,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运用庄子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诗人从梦中惊醒,不复成寐。
(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化用了冯唐的典故。
5.语言表达- (共2题)
通知
各班班主任:由于近期其他县区个别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有不少家长来电询问我校食品安全情况,为消除家长顾虑,经与食堂负责同志商议,可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到校参观和监督食堂运作工情况。请各位班主任以学校的名义,向各班家长委员会发一封邀请函,邀请时请务必告知以下信息:一、家委会成员需带上通行证;二、参观时需出示学校的邀请函;三、随时可进校参观;四、参观时需由食堂工作人员陪同;五、参观地点为厨房、售饭窗口以及食品仓库。
特此通知
校长室
X年X月X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