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适用年级:
试卷号:48802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只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劲 遣 参 旅费 强人意
B.赘 连 计 别着 连篇
C.诗 睦 面 稀泥 盘托出
D.落 迷 陆 火点 手成春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置之外 忖 审时势 气
B.以万计 落 见不鲜 定
C.细慢咽 倒 味同蜡 咀
D.狼吞虎 喉 不成声 吞
3.
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  )
A.木(象形) 休(会意) 江(形声) 房(形声)
B.座(象形) 占(形声) 架(会意) 芳(形声)
C.固(形声) 攻(会意) 旗(形声) 本(会意)
D.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见(象形)
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创新/创造 提防/提纲挈领 省吃俭用/不省人事
B.炮制/炮筒 落脚/失魂落魄 兴风作浪/兴高采烈
C.颤抖/颤栗 晕车/晕头转向 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D.押解/解数 纤绳/纤尘不染 打草惊蛇/虚与委蛇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2)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3)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4)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阁夜》)
(5)不获世之滋垢,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3.话题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得知原委,禅师却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4.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 漏 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陈匪石《旧时月色斋词谭》:“词……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请分析本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梧桐”“细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作表达思念之情的意象,试举例说明。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苦 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
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
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
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
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
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
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
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⑦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
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⑧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⑨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
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⑩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
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小题1】第③段写到父亲的哪两件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小题2】文中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明下面语句表达的含意。(6分)
①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3分)
②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3分)
【小题4】在文末,作者深情地说“我充满了夏之崇拜!”通观全文,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有哪些?(6分)

7.语言表达(共1题)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_____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_____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_____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8.其他(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C.关于D.观照
【小题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