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79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2

1.句子默写(共1题)

1.
⑴ 蒹葭萋萋,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道阻且跻。(《蒹葭》)
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__,______。此中有真意,______。(陶渊明《饮酒》)

2.文言文阅读(共3题)

2.
阅读《垓下之围》节选,完成各题。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②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B.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吾知公长者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⑵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小题3】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即《垓下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
(A)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商於子家贫,无犊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之曰:“子过[甲]!耕当以牛,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尤我者尤牧民者[乙]?”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文中的“宁毋先生”也是作者虚构的。 ②轭: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③淖:烂泥。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过而之 ⑵子反怒而弗答 ⑶吾民者必以贤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如动词的有( )和( )。
A.无犊B.其力之巨C.子予颠之倒之
D.不贤则天下受祸E.尤我者尤牧民者
【小题3】选择合适的虚词,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
A.耳B.兮C.耶D.矣E.也
【小题4】简要分析本文讽喻的写作手法。
4.
(B)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完成各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伏行,有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善,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隆伏行   既
B.有橐驼者 与吾业者其亦有
C.善,名我固当 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其莳也子 故不我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甚善,我固当B.且硕茂,早以蕃
C.非有能硕茂之也D.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3】作者借这篇“传”要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
A.种树要“顺木之天”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顺民之天”以治国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小题4】分析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的好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边城》节选,完成各题。

①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②“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

③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鹊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④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⑤“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⑥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sì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⑦“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⑧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小题1】《边城》是 (填人名)的代表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小题2】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放sì
【小题3】节选部分两次出现的“锐声喊着”,分别反映出翠翠怎样的情绪?
【小题4】简析第③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怀疑和想象

葛剑雄

①人类认识世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一个漫长而无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知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观念和理论。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些知识、观念和理论绝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谬误,有的是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的。[  ]至今仍被认为无懈可击的, [  ]至多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保持其正确性。如果没有人对它们提出怀疑和挑战,是不会进步和完善的。怀疑不一定正确,但排除怀疑的过程却必不可少。如果怀疑被证明为错误,实际上是更巩固了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反之,如果怀疑被证实为正确,那就意味着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存在局部或整体的谬误,或者需要修正或完善,或者必须完全否定或清除。无论如何,都为新的知识、观念或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我们称某一真理为“颠扑不破”或“战无不胜”,就表明它不害怕被怀疑,经得起怀疑,并且能在不断的怀疑中坚持其主体部分,同时在局部得到经常性的修正与完善。任何不允许怀疑的事物,并不能表明它的正确,恰恰显示了它的虚弱。实际上连它的持有者和拥护者心里都明白,它是经不起怀疑的,更害怕受到挑战。

②创新的途径很多,但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或破坏旧有的,一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前者不能完全脱离旧有的,后者却能凭空产生崭新的。……模仿只能形成量的增加,是一时的捷径或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却只能永远跟在创新者的后面,更不会形成质的变化。实验或实践也是创新的途径,但如果不与想象结合,就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新发现往往是成千上万次实验的结果,或者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甚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被证实。何况很多自然现象或客观规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还无法通过实践去发现或验证。

③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政治权威名存实亡,天下分裂,战乱不断。当时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却是百家争鸣,群星灿烂,不仅是学术思想史上少有的辉煌篇章,也是科学技术史上的黄金年代。由于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学术权威,也没有一位足以掌控全局的君主,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都随时会面临其他学派或本派内部的质疑和挑战,而只要不介入政治斗争或行政体系,士人可以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他们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庄子“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并不需要物质可无限分割的实验,而是出于简单的逻辑推理。邹衍提出了“大九州”学说,认为天下由九个互不相连、为大海所包围的大州构成,中国的九州只占其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足迹从未离开中原,他的学说纯粹出于想象,却最接近地球上有七大洲的事实。而当儒家经典被专制集权统治者禁止怀疑后,在黄河正源已被发现时,乾隆皇帝还规定必须坚持《禹贡》中的说法——黄河上游先潜入地下,到积石山后再流出地面。

④要说今天创新的障碍在哪里,可以找到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根本性的障碍,就在于我们的科研和教学中非但不鼓励怀疑和想象,限制甚至禁止怀疑,阻碍甚至扼杀想象。无论是基础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社会风尚、伦理道德、行政制度、科研政策、学术氛围大多不利于怀疑和想象。近年来的学术腐败和学风不正,也助长了模仿、复制甚至抄袭、剽窃。急功近利的论文竞赛、排名竞争和“山寨文化”,更与创新南辕北辙。

⑤在政治生活、行政管理和社会运作中自然不能滥用怀疑,或者更多需要相信,但在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思想自由,必须允许并鼓励怀疑。实际上我们也确有“学术无禁区”的政策。“学术无禁区”自然是对的,但不设置禁区不会自然导致创新,鼓励怀疑和想象才是创新的前提。

【小题1】第①段中的“虚弱”指的是  
【小题2】根据文意,在第①段[  ]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并说明理由。
【小题3】将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㈠ 这就需要想象,想象力越丰富越好。
㈡ 一部分想象纯属胡思乱想,或者被证实是谬误,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想象产生效果,就能带来人类社会的飞跃。
㈢ 多数想象一时无法成为现实,甚至永远无法证实,但在想象和求证的过程中却形成了大量新的成果。
㈣ 想象力可以来自个人的天赋和灵感,也可以出于对被当作天经地义的规律或真理的突破或颠覆。
㈤ 所谓凭空,并非没有实际基础,或者不符合客观条件,只是人们此前尚未认识或拥有。
A.㈠㈣㈡㈢㈤B.㈤㈣㈠㈢㈡C.㈤㈠㈣㈢㈡D.㈣㈤㈡㈢㈠
【小题4】第③段列举庄子、邹衍、乾隆的事例,其目的是   
【小题5】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仿不过是亦步亦趋,没有质的变化,不会导致创新。
B.即使是通过实验或实践的验证去创新也要与想象结合。
C.热衷于竞赛、排名和“山寨”的社会文化会妨碍创新。
D.怀疑有利于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各个领域中鼓励怀疑。
【小题6】(本题为分叉题)
(A)梳理全文,概括作者围绕“怀疑”“想象”和“创新”所发表的主要观点。
(B)根据文意,谈谈如何扫除创新的障碍?

4.语言表达(共2题)

7.
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观察→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解释和预见
8.
以下是小张同学给博物馆陈馆长发的一条短信,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够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陈馆长:您约我今天下午见面商谈我班同学光临敝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小张

5.命题作文(共1题)

9.
以“一步之遥”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字数不少于700字。

6.其他(共1题)

10.
完成下面文学常识填空题。
⑴《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被称为《诗三百》,内容上分为风、_____、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颂”主要是_____。
⑵传奇小说在唐代应运而生,但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产生于民间说书艺术的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