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79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tuì)   尴(gà)   酝(niàng) 静( mì)
B.笑(lì)    别(jué)  妹(zhí)   斜(qī)
C.一(shà)   临(nì)   浴(mù)    脸(xiá)
D.打(chuí)  锡(báo)  确(zǎo)   众目睽(kuí)
2.
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蔽  嘹亮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B.抖擞  宽敞  翻来覆去  小心翼翼
C.质仆  徘徊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至
D.缠络  暮名  不求甚解  咄咄逼人
3.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做了一件多么不 的事呀!
(2)我沉浸在这 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在一场 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抓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A.光彩  繁密 突如其来B.光荣  繁密 出乎意料
C.光彩  繁盛 出乎意外D.光荣  繁盛 突如其来
4.
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B.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
C.听说现在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绅士:形容有风度的男子)
D.山朗润起来了。(朗润:明朗润泽)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阵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烈。
D.父亲的朋友送我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通过背诵大量诗词,使我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C.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静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阅读美文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8.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春的赞美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
C.《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全集》,在作者的视野里,济南冬天的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的思想感情。
D.《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诗意,感情真挚而深沉。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与友
②去后
③相委而
④下车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根据文段内容给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色,也回忆了童年时一些有趣的活动。请仿照示例概括活动内容。
翻断砖;_____;_____;_____。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中“短短”和“无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语言简洁,却很有表现力,请选择角度进行赏析。
(5)这段文字那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6)谁不曾有过童年,谁不曾有过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趣。请举出一则童年趣事与大家分享。
1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各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2016年第9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简要进行分析。
(5)有人说,文中的这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

4.名著阅读(共1题)

12.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及你读后的感想。
(1)篇目名称:_____,主要内容:_____。
(2)我的感想:_____。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13.
综合性学习。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你写下你最喜欢的两句,标明时代和作者。
(2)假设老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说:_____
(3)请从“猪八戒、孙悟空、武松、鲁滨逊、诸葛亮”中挑选一个交朋友,仿照示例,写出理由,不超过50字。
示例:曹操,我心中的英雄。在《三国演义》中,尽管他多疑妒杀了杨修,但我却敬佩他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

6.作文(共1题)

14.
按要求作文。
题目:最让我_____的人。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自的记叙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