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87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5

1.选择题(共5题)

1.
汉子积累——下列注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债(juàn) 力挽狂澜  侃(kǎn)而谈  鬼计多端
B.静(mì)   持之以恒  良(xiù)不齐  明察秋豪
C.(zhi)热  水泻不通  (zhān)轻怕重 豁然开朗
D.造(yì)   翩翩起舞  危言(sǒng)听 高瞻远瞩
2.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领导们应该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2.诗歌鉴赏(共1题)

6.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小题1】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中“残”字妙在何处?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写出了有情人之间的离愁别恨。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桓侯使人问之   
(2)火之所及也 
(3)臣是以无请也 
(4)使人扁鹊
【小题2】翻译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小题3】桓侯重病致死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成语),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志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小题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9.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乘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一一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部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拜托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别改)
【小题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
【小题3】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体会。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10.
综合性学习
亲爱的同学,在你阅读过的课内外小说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我县某校为了迎接校园文化节的到来,在九年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完成以下任务:
【小题1】活动一: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小题2】活动二:“话说人物”。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课外阅读的小说中令你感动、敬佩、惋惜……的人物形象。(要求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
【小题3】九年级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之人物表演”活动,假如你是九(9)班学生王娟,想参加班级的表演团队,请你向班主任张老师写一份申请书。
11.
关于流感及接种流感疫苗的认识
材料一: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流感
病原体
多种病毒
流感病毒
流行范围
散发
常发生大流行
流行季节
季节性不明显
晚秋和初冬
传染方式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弱
空气飞沫,但传染性强
感染频率
每年可患2次以上
最多每年1次
典型症状
呼吸道局部症状较重: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咽痛、声音嘶哑等
全身症状较重:高烧,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疲乏和虚弱、头痛较重
病程
3-5日即可自愈
病程一般数周
 
材料二: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应该怎样来预防儿童流感的暴发呢?
学校要创造良好、卫生的环境,每天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一些室内空气消毒措施,同时做好儿童课桌椅和玩具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学校要积极做好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小朋友养成勤洗手和正确的洗手方法,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晨检和巡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或咽痛等表现,应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以免发生学校内传播。学校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的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材料三:对流感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小题1】根据材料二,学校预防流感暴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小题2】某市政府想对接种流感疫苗费用进行补助,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你认为这项政策是最有效的措施吗?为什么?
【小题3】根据材料一,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流感由流感病毒引发,有特定的发作期,普通感冒则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作。
B.流感比普通感冒严重,但是一般情况下,个人每年得流感的次数少于普通感冒。
C.流感比较突出的症状是发高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常会发生较大规模的传染。
D.流感常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呼吸道严重不适,极度疲劳等症状。

6.作文(共1题)

12.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