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寥廓(kuò) 瞋目(chēng) 拊心(fǔ) 夜缒而出(zhuì) |
B.漫溯(shù) 百舸(gě) 戳力(lù) 人为刀俎(zǔ) |
C.青荇(xìng) 火钵(bō) 督亢(kàng) 厚遗蒙嘉(wèi) |
D.阙秦(quē) 仵视(wǔ) 参乘(chéng) 目眦尽裂(zì) |
观赏名胜古迹时,人们常会沉浸于历史并发出种种感慨;阅读史传作品时,人们常会含咀吟诵并抒发个人感受。赏景和读文的感受,往往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①针对不同赏景者面对同一景物时的不同心态
②从赏景来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③而即使读同一文本
④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论断
⑤个人的感受自然也有不同
⑥因读者的人生际遇、现实处境有不同,特别是个性心理有差异
A.③⑥⑤②①④ | B.②①④③⑥⑤ |
C.②①④③⑤⑥ | D.③⑤⑥②①④ |
A.颓圮 箕踞 亡郑陪邻 万类霜天竞自由 |
B.拜谒 鲰生 按剑而跽 粪土当年万户侯 |
C.偏祖 彘肩 五彩斑斓 沛公不胜杯杓 |
D.濡缕 玉玦 以药萃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 |
A.有专家认为,保护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小范围复建,而应该是发据、研究它展现出的文化价值。 |
B.“蜀锦”是一种丝纵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产量有限,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
C.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希腊政府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希腊的经济复苏。 |
D.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丽画卷,我不仅备受鼓舞,与祖国同岁的爷爷更是激动地热泪盈眼。 |
A.社会在进步,安土重迁的观念也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出去闯一闯、拼一拼。 |
B.去年毕业典礼上你送我的徽章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这是我俩三年友谊的象征。 |
C.第一天学习武术操大家做得都不怎么样,一套操做下来,只有小刘还差强人意。 |
D.经过四个多小时我才成功登上山顶,极目远跳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合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于淳化三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七言律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 |
B.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领略着沿途的旖旎风光。 |
C.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深秋晚景。 |
D.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
3.文言文阅读- (共4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史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威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通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候,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 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史,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B.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C.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D.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A.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
B.布衣: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平民百姓为布衣。 |
C.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微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激愤。 |
D.食邑:指的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食邑又称封地。 |
A.萧何通晓法令,和刘邦交情深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刘邦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萧何多次凭借手中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常常帮助他 |
B.萧何有远见,做事有谋略。项羽带领诸侯火烧秦朝宫殷,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的军事要冲、各地人口、贫富强弱以及百姓疾苦情况,得力于萧何完整得到秦朝的图书档案 |
C.萧何功劳很大,获得刘邦充分信任。汉王三年,刘邦和项羽在京县和索城间开战,相持不下,刘邦多次派人到关中慰劳萧何,可以看出刘邦对萧何的信任是超出其他人的。 |
D.萧何受到司马迁高度称赞。萧何在秦朝不过是文书小官,汉朝建立以来,他依靠帝、后两宫的支持,谨守自己职责。韩信、黥布等人都被杀,萧何的功勋显得更加灿烂。 |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亚父者,范增也 |
B.①日夜望将军至 ②大王来何操 |
C.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D.①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貳于楚也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乃令秦武阳为副 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忆半农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一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儿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1)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2)指刘半农于198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风凰砖斋小品文》等。
(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回忆了我与刘半农交往的经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刘半农持肯定态度,对半农死之前几年的表现不满。 |
B.“不错,半农确是浅”,对于“浅”字,批评刘半农的人理解为思想“肤浅”,我的理解是其文章“内无武器”。 |
C.“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可见鲁迅对刘半农后来变节继续写陈腐的文言文表达不满。 |
D.本文是按照“现在一过去一现在”思路行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缭,既写出刘半农的成绩,也写出半农的不足。 |
A.鲁迅最早的白话小说叫《狂人日记》,作品中的狂人是鲁迅批判的人物形象。 |
B.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所选的《理水》一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
C.《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杂文,文章对刘和珍等学生徒手请愿行为不赞成。 |
D.《坟》《野草》《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是鲁迅著名杂文集。 |
【小题4】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5.情景默写- (共1题)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并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 (共2题)
调查对象一:二十多岁的农村妇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对象二:四十岁左右的城市女性知识分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对象三:自己的语文老师,男性,五十多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