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76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8

1.选择题(共6题)

1.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竦峙 斗笠 呼朋引伴 咄咄逼人
B.看护 宛转 花枝招展 迫不急待
C.蓑衣 稀疏 争先恐后 青山绿水
D.抖擞 宽敞 淅淅沥沥 敏而好学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确的一项是(  )
A.应(hè) 粗(guǎng) 粼粼(lín) 人迹至(hàn)
B.抖(sǒu)    塌(tān) 狭(yì) 翻来去(fù)
C.尴(gà) 陋(xiàng) 曲(gōng)    轻怕重(niān)
D.不(yùn)    倜(tǎng) 徘(huí) 咄咄逼人(duō)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5.

有乙烷和乙炔的混和气体200ml,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H2100ml(相同条件),则原混和气体中乙烷和乙炔的体积之比为(  )

6.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
A.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B.《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我与地坛》。
D.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背影》。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加粗词语。
(1)人不知而不(_______)
(2)吾日三吾身:(________)
(3)不逾(______)
(4)温故而知:(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3】写出四个在《论语十二章》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小题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里所提到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传不习乎”这些自省的内容,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理解
最好的温柔
小宁
(1)那天一大早情绪就有些坏,因为在“砰”的一声关闭大门后发现,钥匙落在了门口的鞋柜上。这差不多是半年来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了,想着下班后要联系开锁公司,又是一番折腾,我不由得恼怒,去到单位,坐下便发了一通牢骚。
(2)当然,是冲自己,这样的事,与旁人何干?最后说:“我都烦死自己了。”同事大多跟着附和,唯有对面的沈笑笑不语。倒也是,同屋相对坐了两年多,从没有听过沈发过类似的牢骚。同样是过了而立之年的女子,也许她的记性要好一些吧,或者她细心、性子慢,能顾及这些小事情。
(3)牢骚发过了也就算了,还是得给开锁公司打电话,约好时间回去开门。但是没想到,下班时,沈递给我一张粉色卡纸,上面用不同字体写了两句话:乖,要记得带钥匙、带手机、带钱包哦。字体不同,色彩各异,还加了很文艺的花边。远远看去,像一幅缤纷图画。
(4)沈说:“找个漂亮的夹子夹在房门上,每次出门都能看到,这样就不会再忘了。我用了好几年了,很管用的。”见我愕然,又补充说,“总比生气好吧,何况是跟自己生气,划不来的。”
(5)愣怔片刻后,才恍悟。 心底忽然就生出细碎的温柔来,原来我们都一样,“健忘”是时光贴在每个成年人身上的“标签”,可是,不一定要自己怨怼自己,还可以这样温柔提醒的。
(6)我将卡纸接过来,向她道谢,她笑说:“对别人都能那么温柔,何苦对自己刻薄呢?至少也要一视同仁吧?”我也笑,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篇文章标题: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
(7)没错,好好说话,对别人,也对自己。从那之后,我出门时,再没有忘记过带钥匙、手机或者别的什么,每次抬头,看到那句话,看到一个软软的“乖”,也会让心底变得柔软起来。
(8)后来,侄女假期过来小住,回去后,也在母亲的门上贴了类似的一张卡纸,只是内容略有改变,她写:亲爱的奶奶,出门时记得关好煤气,记得带钥匙。想来,母亲常常会因为这两件事懊恼,说得多了,孩子记住了,便也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奶奶,让母亲“每每看到都开心微笑”。
(9)想起一本心理学书上写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冰山,冰山的最上层是我们看得到的行为。我们忙碌,我们冲突,我们拼搏,我们失落……但是这一切之下,是我们未曾察觉的真实的内在。那里有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感受,还有最深层的,我们的自己。你可曾温柔地对待自己?”忙碌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着急上班公车却迟迟不来,突然生病却挂不上号……对此,我们难免愤怒,想好好发泄一番,但是,这决不是明智的选择。
(10)事情来临,好好说话,对别人,也对自己,不对抗、不自怨自艾,才是聪明做法。时光总会把我们好的记性、敏捷的反应甚至健康一点点带走,不管怎么恼怒,也不会再如数奉还。我们都会慢慢变得丢三落四、轻微强迫也偶尔失眠,与其为此怨怼自己,宽宥和包容甚至更加宠爱,真的是更好的选择。
(11)素养不仅教会我们要善待旁人,同时也轻轻提醒我们温和地对待自己--这是一个聪慧女子最好的温柔,请将它留给自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2期,有增删)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小题2】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3】请分析第(1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最好的温柔是既善待旁人,也温和地对待自己。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读完本文,再遇到心烦想要发牢骚的事时,联系实际说说你会怎么做。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 !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小题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等描写,体现了篱笆华丽、稀少、珍贵等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篱笆强烈的珍惜之情。
B.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C.选文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语“融化”,在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通观全文,篱笆代表一种恬静的生活,作用是衬托城市现代化发展,突出作者心中对热闹、繁华城市充满热爱,舍不得离开的情怀。
E. 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通过对比突出了乡村篱笆馥郁醇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表达了作者对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班级要制作一批“名著推荐卡”,请你给《朝花夕拾》填一张卡片。(推荐语 40字左右)

5.语言表达(共1题)

11.
语言表达
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_____________,让人 _______。

6.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雨中,与好友携手并进的时刻,总让人难以忘怀;节日里,与亲人倾诉衷肠的时刻,总令人记忆犹新;课堂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的时机,总让人刻骨铭心……生活中,那些充满温暖的章节,散落在记忆深处,只要我们细心采撷,那些美好的日子,总会连成一片,熠熠生辉……

请以“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