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上学期七年级第四单元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7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2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就是这样的,一开头,总习贯把自己藏在料峭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xùn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清风在细叶间穿梭,跟着他一起穿梭的还有蝴蝶。啊,不快乐真是不合理的——在春风这样的旋律里。所有柔嫩的枝叶都邀舞了,沙沙地响起一片搭虎绸和细纱相擦的衣裙声。四月的音乐呢!宽广的音乐台上,响着甜美邈远的木萧、古典的七古弦琴,以及琮琮然的小银铃,合奏着繁复而又和谐的曲调。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谦xùn(______)   远(______)   复(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延来”中“延”的意思是(______)
A.伸展变长    B.展缓,推迟    C.引进,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

2.句子默写(共1题)

2.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观沧海》中,写曹操登高远眺,举目所及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中,王湾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B.淫漫则不能精(振奋)
C.与日去(心意)
D.成枯落(于是)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谷煜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小题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小题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
【小题4】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题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法布尔的忠告
王充闾
①一位青年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说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上,可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呢?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②青年的答复却是:“我不只是热爱科学,还很喜欢文学,我还爱好音乐和美术。就是这么多的兴趣和爱好,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③“噢,是这么回事。”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④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做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⑤“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诗人曾世霖说:“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⑥[A]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⑦[B]世路无穷,人生有限。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⑧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怜愚》诗写道:“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⑨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有删改)
【小题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A.虽然   但是   不仅
B.虽然   不但   就
C.由于   不仅   就
D.由于   不但   而且
【小题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章哪一处(A或B)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小题4】《怜愚》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读了此诗,你有怎样的感想?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6.
综合性学习。
某校开展以“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活动小组收集的材料,由于匆忙,出现了抄写错误,请你按要求帮他们修改。

材料一 《经济参考报》1月25日报道,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亿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一些人竟打起长江及沿岸地区的主意,在长江安徽铜陵段,大量危险废物倾倒长江堤坝内,由江浙沪至皖沿江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工业垃圾的“产业链”浮出水面。(A)仅近3个月左右,公安机关查证非法倾倒安徽省内长江水域和查获拦截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就达上万吨。

材料二 央视网消息:(B)根据安徽省环保厅,这是安徽首次发现通过长江航道跨省非法转运倾倒固体废物的案件。目前,当地警方已经成立专案组,通过扩大线索,摸排调查,一个利用长江航道跨省大规模非法转运倾倒固体废物的黑色产业链逐步浮出水面。

材料三 谁让母亲河屡屡受伤?最近4个月,公安机关查证非法倾倒安徽省内长江水域和查扣的工业垃圾达上万吨。(C)调查发觉,非法企业降低处置成本、“蒙混过关”,是形成工业垃圾跨省倾倒黑色“利益链”“产业链”的重要原因。(新华社)

①(A)处画线句有语意重复的语病,应删去“______”一词。
②(B)处画线句成分残缺,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
③(C)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一词改为“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提出两条保护“母亲河”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7.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