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登高》同步 练习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753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
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 cháng)操胜券(quàn)
3.
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5.
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6.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图中的①②③代表肾单位的三个结构,依次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登高》,完成后面各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小题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语言表达(共3题)

8.
2016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一直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龙”近日成为关注焦点。先是报道称:有专家提出“为避免西方误解,不以龙作中国形象标志”,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人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宠然大物,这样的形象容易让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人产生一些联想。

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关注。网络调查显示,九成投票者反对“弃龙”,当事人吴友富教授澄清说,他无意“弃龙”,本意是希望“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随后,又有专家提出,应为“中国龙”重新确定英文译名……

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足,不超过80字。
9.
杜甫的很多近体诗首联即对仗,如《登高》的首联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试查找杜甫首联即对仗的诗句。
10.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