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2.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理由是什么?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
2.单选题- (共3题)
3.
读我国某地降水量、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小题2】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小题3】当潜水位埋深小于15米时,该地区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C.太湖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
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 |
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 |
B.盐碱化加重 |
C.月降水量在50mm到100mm之间 |
D.月均温大于0℃ |
4.
主要步骤有:①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器皿中,其中一只器皿的外面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外罩;②在塑料外罩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支温度计插到器皿的土壤中;将另一温度计直接插入另一只器皿的土壤之中;③将两个器皿放置阳光下,保证其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实验能说明的现象是
【小题2】实验结论应为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说明某种地理现象,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见下图)。

主要步骤有:①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器皿中,其中一只器皿的外面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外罩;②在塑料外罩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支温度计插到器皿的土壤中;将另一温度计直接插入另一只器皿的土壤之中;③将两个器皿放置阳光下,保证其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实验能说明的现象是
A.热力环流 | B.地面热容量比较 |
C.温室效应 | D.城市热岛效应 |
A.无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 B.有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 | D.不确定,无法比较 |
5.
下图是某流域水平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
【小题2】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小题1】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
A.蒸发 55.43亿吨 | B.下渗 40亿吨 |
C.蒸发 40亿吨 | D.下渗 55.43亿吨 |
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 | 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 |
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 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 |
3.选择题- (共5题)
6.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缇萦 {#blank#}1{#/blank#} 咋{#blank#}2{#/blank#}诣{#blank#}3{#/blank#}石{#blank#}4{#/blank#}
7.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缇萦 {#blank#}1{#/blank#} 咋{#blank#}2{#/blank#}诣{#blank#}3{#/blank#}石{#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