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 | B.①④⑤③② |
C.④②⑤①③ | D.④①③②⑤ |
2.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是 ( )
①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③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使世界经济秩序得以正常维持。
①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③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使世界经济秩序得以正常维持。
3.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是 ( )
①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③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使世界经济秩序得以正常维持。
①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③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使世界经济秩序得以正常维持。
2.句子默写- (共1题)
5.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其强调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了秦掠尽天下财富于一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风波》中,表现苏轼虽处困境也不畏惧并能豁达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表现其强调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了秦掠尽天下财富于一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8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小题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
【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小题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
【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的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陈陈:述说,陈述 |
B.上以其有裨治理裨:裨益,好处 |
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彰:表彰,表扬 |
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寝:停止,搁置 |
A.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B.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C.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D.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
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法古和爱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
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 |
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 |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小题3】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作者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
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
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
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
E.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
A. |
A.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张伯苓:南开的“不倒翁”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像一群饿狼扑向中国。张伯苓不禁自问:***。张伯苓听后非常高兴,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劳了。所以卢临走时,他坚持要送卢下楼到大门口。儿媳瞿安贵觉得天气太冷,就送一杯热茶给张伯苓,只见老人口歪眼斜,已经不能言语。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是脑溢血。黄钰生(张伯苓的学生)执笔写了一份遗嘱,坐在张伯苓的床边,逐字逐句念给他听。张伯苓边听边点头,全篇念完的时候,他竖起右手大拇指,想说“好”,但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相关链接:遗嘱部分内容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
“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
“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 张伯苓直至临死之前,都在关心着南开的发展。他坚信,在人民政府之下,南开必将有“无限光明前景”。
【小题2】张伯苓救国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作为南开的“不倒翁”,张伯苓的品质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张伯苓先生讲,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结合材料,谈谈南开精神给你的启示。
张伯苓:南开的“不倒翁”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像一群饿狼扑向中国。张伯苓不禁自问:***。张伯苓听后非常高兴,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劳了。所以卢临走时,他坚持要送卢下楼到大门口。儿媳瞿安贵觉得天气太冷,就送一杯热茶给张伯苓,只见老人口歪眼斜,已经不能言语。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是脑溢血。黄钰生(张伯苓的学生)执笔写了一份遗嘱,坐在张伯苓的床边,逐字逐句念给他听。张伯苓边听边点头,全篇念完的时候,他竖起右手大拇指,想说“好”,但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相关链接:遗嘱部分内容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
“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
“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伯苓脱离海军,开始办学,其主要原因就是看到列强入侵,国家积弱,海军无能,只有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 |
B.张伯苓宴请了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的足球队,激励队员要团结一致、顽强奋战、坚韧不拔,并把它们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准绳。 |
C.由于张伯苓办学的赤诚,社会各界纷纷慷慨相助。为了回报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始终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 |
D.被拒参加南开校庆时故作镇静,在家依旧谈笑风生,是为了让家人和朋友放心。实际上,张伯苓内心对此非常不满。 |
【小题2】张伯苓救国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作为南开的“不倒翁”,张伯苓的品质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张伯苓先生讲,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结合材料,谈谈南开精神给你的启示。
6.语言表达- (共2题)
10.
曲靖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源出马雄”的涓涓细流,流过滇、黔、桂、粤四省区,创造出南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珠江三角洲的繁荣。马雄山风景名胜区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请展现你的才情为曲靖马雄山珠江源景区写一句宣传语:(6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