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形成性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72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渲泄   酒樽   教坊   曾记否
B.将息   缭倒   信手   凭谁问
C.靛青   混沌   阑干   潭柘寺
D.樊笼   敛容   委身   万户候
2.
下列加点汉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gě)舰   (chàng)惘   (páo)樽   乍暖(huán)寒
B.(xié)手 (zháo)装 (jī)绊 木直(zhòng)绳
C.须(yú)   枕(jí) (qiú)劲 (féng)虚御风
D.(kuǐ)步  (lí)妇 (gǔ)人 大笔如(yuán)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季的________,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②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泛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________到的。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③安德罗西克大胆预言,在今后5年内,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将有大幅提升,甚至与欧洲的贸易额________
④市场上蜂蜜产品________,有的消费者发现,大价钱买回家的蜂蜜其实就是一瓶糖水。
A.变幻   搜集   平分秋色   鱼目混珠
B.变换   收集   平分秋色   鱼龙混杂
C.变换   搜集   旗鼓相当   鱼目混珠
D.变幻   收集   旗鼓相当   鱼龙混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之谜。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5.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 ②别求新声于异邦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 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不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疾呼呐喊,振聋发聩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空谈终被事实照出原形
6.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
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
下列句中的“望”与“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望其旗靡B.先达德隆望尊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2.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唐诗,然后填写空白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薜荔:木莲,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由近及远,_________。
(2)颔联描写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御风  冯:乘着
B.舷而歌之 扣:扣动
C.正襟坐  危:端正
D.知不可乎得 骤:轻易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舷歌之 吾尝终日思矣
B.浩浩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舟中
C.纵一苇所如 哀吾生须臾
D.苏子愀  何为其
【小题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B.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小题4】选出短语结构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小题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也   ②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6】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题7】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小题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小题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未来

李洪兴

“来!试试这杯机器人的手冲咖啡。”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国旧金山,一款咖啡机器人近期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体验者认为,机器的手冲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电影《摩根》的预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闻消息由机器人完成,谷歌机器人在围棋的人机对战中屡尝胜果……拥抱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无人汽车到农牧自动化作业,从医疗看护到育婴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对劳动力的解放也显而易见。但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变得更加从容,对其了解越深入越觉得担忧,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焦虑和恐惧。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后“造反”的桥段不胜枚举。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今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预测,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埃森哲咨询公司在研究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后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从“类人类”到掌握人类思维,科学家们的提醒,揭示了潜在危险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近期,欧洲议会就正式向委员会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曾设想“机器人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时袖手旁观。考虑到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比尔·盖茨就提议向机器人征税,此前欧洲议会也对类似法律提案进行过投票。制定法规,是否会造成过度干预,又该如何避免阻碍创新?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人类也在进行着去焦虑化和去危机化的制度探索。

【小题1】下列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十位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的。
B.体验过人工智能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功效可媲美人工制作。
C.人工智能可以做电影预告片、完成新闻消息、下围棋,这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红利。
D.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并未更加从容,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级,都伴有人类的焦虑和恐惧。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后的60多年来,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早已见惯不怪。
B.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
C.埃森哲咨询公司认为,人工智能预计在2035年能将美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人类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实现自动化。
D.机器人与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区分,这是各方的共识。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全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人类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
B.近期,欧洲议会正式向委员提议,打算设立一套全面的法律来界定人工智能带来的责任和道德问题,说明人工智能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安全。
C.因为机器人会在很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所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向机器人征税的法律提案。
D.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如何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是人类依然在探索的问题。

5.材料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是缺少阳光?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是氧气不足?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