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裁 翘首(qiáo) 眼花缭乱 殚精竭虑(jiē) |
B.诘责 绯红(fěi)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wù) |
C.溃退 要塞(sài) 油光可鉴 诚惶诚恐(huáng) |
D.崎岖 蒙昧(mèi) 和言悦色 藏污纳垢(gòu) |
2.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A.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
B.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
C.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
D.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②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③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
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
⑤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阅历有限。
①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得到淬炼;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理想信念在“小我”与“大我”的取舍中得到升华。
②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社会热点的各类观点泥沙俱下、快速传播,很容易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③因此,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显得尤为重要。
④有教育家说,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练。
⑤如今的青少年大多生活在物质充盈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没有参加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生阅历有限。
A.①④⑤③② | B.④⑤②①③ | C.①⑤②③④ | D.④①⑤②③ |
4.
运用对联常识给下面这则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但同时不文明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
在“古代文明”展区,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大部分展品都被围在玻璃罩里。为数不多的几件没有玻璃罩的展品,都难逃参观者的“毒手”。在一块“双凤麒麟纹石雕”前,两位参观者围着石雕看了许久,在将下方摆着的说明牌与文物本身进行仔细对照后,其中一位突然伸手向石雕摸去。旁边的文明引导员眼疾手快,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不远处摆放的“安济桥石栏板”也同样险遭“毒手”。石栏板上,两条相互缠绕的龙雕栩栩如生,引得不少参观者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文明引导员只好对它进行特殊照顾,近距离“盯梢”。
据了解,以前很多文物都没有用玻璃罩罩起来,可以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但由于被摸的次数太多,一些青铜器的边角甚至已经发亮。近两年来,国博不得已将这些文物陆续用玻璃罩罩了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博物馆迎来大批游客。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但同时不文明现象也日益突出,成为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
在“古代文明”展区,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大部分展品都被围在玻璃罩里。为数不多的几件没有玻璃罩的展品,都难逃参观者的“毒手”。在一块“双凤麒麟纹石雕”前,两位参观者围着石雕看了许久,在将下方摆着的说明牌与文物本身进行仔细对照后,其中一位突然伸手向石雕摸去。旁边的文明引导员眼疾手快,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不远处摆放的“安济桥石栏板”也同样险遭“毒手”。石栏板上,两条相互缠绕的龙雕栩栩如生,引得不少参观者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文明引导员只好对它进行特殊照顾,近距离“盯梢”。
据了解,以前很多文物都没有用玻璃罩罩起来,可以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但由于被摸的次数太多,一些青铜器的边角甚至已经发亮。近两年来,国博不得已将这些文物陆续用玻璃罩罩了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A.参观国博踊跃,文物展出为难 |
B.触摸难以禁止,文物被迫罩起 |
C.国博开放文明引导,参观展览民众热情 |
D.文物展示历史渊源,国博宣传民众受益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月夜忆舍弟》写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禁宵的鼓声。况乃:何况是。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的内容。
【小题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月夜忆舍弟》写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此时身处异乡。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禁宵的鼓声。况乃:何况是。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的内容。
【小题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B.颈联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朴素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对弟弟深切的忧思。 |
C.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
D.全诗前后照应,承转圆熟。“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谢病:因病辞官。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 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能与其奇者
(3)孤峰限日
(4)遂葺宇其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小题3】甲乙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谢病:因病辞官。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 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能与其奇者
(3)孤峰限日
(4)遂葺宇其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小题3】甲乙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城中河上的“清道夫”》,完成小题。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①一条河,穿城而过。
②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甲)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③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④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⑤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⑥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永远有新的漂浮物—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 (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⑦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门。
⑧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⑨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⑩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 他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⑪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⑫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乙)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⑬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小题1】文中“清道夫”身上,有哪些特点或品格打动了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乙)每天从早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小题3】文章中第⑦段描写了一对小情侣来到河边拍照的情节,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文章第⑪段写道“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影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他”看到“这景象”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他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50字)
城中河上的“清道夫”
孙道荣
①一条河,穿城而过。
②它在入城之前,九曲十八弯,清亮如镜。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甲)当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但它没有能力改变流向。越来越高的楼房,越来越宽的马路,将本来宽绰的河面挤压得越来越逼仄,差一点,它就被填平了,盖上楼房或者修成马路。
③拐了一道弯,它流经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④他负责清捞这段河道的垃圾。
⑤每天清晨,他从回澜桥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特制的网兜打捞水面上的漂浮物。临近中午的时候,到达终点惠济桥。河水继续南流。船舱里,满载打捞上来的垃圾,再由清洁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场。他则将清空了的小船,划到惠济桥的桥肚下,然后从厚厚的布兜里掏出饭盒,开始他的午餐。那是老婆一大早为他准备好的,还有余温。沿岸有很多家饭馆酒楼,对着河道的油烟机,“呼呼”地喷出来一股股浓烈的味道,掩盖了他的饭菜味儿。
⑥靠在船上打个盹,他开始往回划。逆流,虽然水不急,但还是必须一边划一边打捞。水面上,永远有新的漂浮物—树叶、塑料袋、香烟盒、矿泉水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在网兜后面,他加了一小块木板,这样就既便于打捞又能当作木划子。偶尔有一两块垃圾,从另一侧偷偷地溜过去。如果没能兜住它们,他就会让小船顺着水流倒回去,用网兜将它们拦截住。这让他产生一点点成就感。他很得意地笑了两声。他不善言辞,一着急便有点语无 (lún)次。这是他一天中第一次发出声音,没人能听得见。
⑦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他。高高的岸上,一对情侣在河边散步。女孩看见了他,惊喜地对男孩说:“快看,有人在河里划船呢,真是太浪漫了。”她一边嚷着,一边挥着手机,让男孩帮她拍照。“一定要把小船拍进去哦。”女孩嘱咐男孩。男孩都囊着:“有什么好拍的!”一边不情愿地摁下了快门。
⑧他继续打捞着水面上的垃圾。这条河,以前要宽多了、清多了,可以驶很大的船,曾经还有几个热闹的码头。可是现在,它更像一条臭水沟。
⑨有时候划累了,他会停下来,抬头往上面看看。两侧都是高楼,热闹的街区里熙来攘往,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那次是女儿放暑假,和同村的几个孩子一起进城看望父母。在那家最大的商场,他咬咬牙,给女儿买了一个新书包。女儿开心得不得了,但又担心地问他是不是很贵。他告诉女儿,他就在这附近上班,挣得的钱可以买很多书包。有一天,女儿搭同村一位叔叔的便车又来到这座城市,满心欢喜地让叔叔带她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远远望见那条小船上熟悉的、正在忙碌着的身影时,她怔住了……那之后,他再问女儿想要什么文具,女儿总说文具够用了,她什么也不要。
⑩一天中,他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水面上偶尔看到意一两条小鱼,摇曳着小尾巴,追着树叶。难得在这条河里看到鱼了。他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是被水流带下来的,还是不小心迷了路? 他很高兴在这条逼仄的河道里,除了他,还有另外的生命。他也替它们揪心,自己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还能爬上岸,回到租住的小屋,而它们还能不能游到城外那干净的水域呢?
⑪天黑之前,他会回到回澜桥,船舱里,又装满了从水面捞上来的各种垃圾。等垃圾运走了,他将小船拴牢,直起身来。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了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
⑫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可他并不感到孤单。(乙)每天从早忙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⑬这条河穿过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条河从你的城市穿过?这个人,住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你是否留意过,也有另一个“他”在你的身边生活? (本文有改动)
【小题1】文中“清道夫”身上,有哪些特点或品格打动了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甲)它终于挣脱而出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出它当初的模样,混沌、污浊,散发着连它自己都无法呼吸的怪味。
(乙)每天从早到晚,他没有怨言。他把劳作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小题3】文章中第⑦段描写了一对小情侣来到河边拍照的情节,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文章第⑪段写道“刚刚清理过的河面倒影着万家灯火,光与影的碎片随着水波荡漾。他看一眼这景象,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转眼消失在车流中。”“他”看到“这景象”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写一段文字,描写他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50字)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
网友A:饭菜上桌掐,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网友B: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网友C:我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网友D:最近手机玩得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
专家A: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专家B:“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端,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专家C: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专家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小题1】从材料一的统计表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小题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小题3】结合材料二,说说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小题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材料一)
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到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到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8%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材料二)
网友A:饭菜上桌掐,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不是拿起筷子一尝美味,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只手动筷子一只手按着手机键盘。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网友B: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网友C:我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
网友D:最近手机玩得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
专家A: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专家B:“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端,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专家C: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专家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小题1】从材料一的统计表中,你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小题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小题3】结合材料二,说说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小题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6.作文- (共1题)
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礼物”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可以是用心用情的选择,也可以是不期而遇的惊喜。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送出过许多礼物,也收到很多礼物,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令你印象深刻的?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假如__________是我的同桌
开学以来,我们在语文课本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和许多老朋友重逢,他们是***、朱德、鲁迅,他们是曹操、李白、苏轼……假如他们中的一位和你成了同桌,那将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请你补全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题目一: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礼物”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可以是用心用情的选择,也可以是不期而遇的惊喜。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送出过许多礼物,也收到很多礼物,有没有哪一个是特别令你印象深刻的?请以“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假如__________是我的同桌
开学以来,我们在语文课本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和许多老朋友重逢,他们是***、朱德、鲁迅,他们是曹操、李白、苏轼……假如他们中的一位和你成了同桌,那将发生怎么样的故事?请你补全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