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7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从学校出来,领队的体育教员吹着震耳的哨子,同学们整齐地迈着步,唱着歌。一个个喜出望外,精神抖擞。
C.上海这地方,为商贾聚集之区,中外杂处,人迹罕至,船舶往来,百货输转。
D.那时公司里人声鼎沸,海外归来的顶尖人才摩拳擦掌,试图一展身手。
2.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黄(yùn)   芽(nèn)   清(chén) 咄逼人(duó)
B.聚(zǎn)   田(qí)    落(zhāo) 风餐露宿(sù)
C.时(shà)   蔽(yìn)   斜(qī)   然大悟(huǎng)
D.确(záo)   倜(dǎng)  如(pì)   人迹至(hǎn)
3.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②“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③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 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④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骨皮丸。
⑤这“败骨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A.②④⑤①③B.③④②①⑤
C.⑤④①②③D.②⑤①③④
4.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唐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百姓的言谈、逸事。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个句子中加点字“下”的词性是名词。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扎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归顺。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博学而志(________)
(2)问而近思(________)
(3)克己复礼仁(________)
(4)请事语矣(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小题3】按要求作答。
①请用乙文中的一句原文来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内涵是什么?
②请你联系甲乙两文和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仁”?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最美的爱是生死相随
汤园林
①她出生名门,读过书,也算是一代才女。她还有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女高师执教,做到体育主任的位置,还是许广平的老师。可谓是有才有貌,独立特行的新女性。
②她就是唐筼①,如果不是遇到陈寅恪②,或许她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
③两人相识时,他已三十八岁,且没有动过成家的念头,她也年将三十,属于要事业不要家庭的大龄剩女。这样不适合结婚的两个人,却一见钟情,然后又满心欢喜地步入他们曾经不屑的婚姻殿堂。
④随着三个孩子的出生,家务繁重,家庭事业两难全,总得做出取舍。此时的唐筼,把自己变成一个旧式的家庭主妇,以支持丈夫策马疾驰。
⑤曾经,清华女生以女性如何为社会做贡献为主题,采访了一些师母。她们希望曾经的事业女性唐筼能够说出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没想到,她却说:“女人为家庭做出贡献也很重要。”
⑥不管别人怎么看,唐筼却铁了心地缩在陈寅恪的影子里,她包揽了所有家务,大小事一人打理,还帮忙抄写文稿,真正是相夫教子,以丈夫的成功为荣,为孩子的成长欣喜。
⑦只是,这样平静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1937年,日寇入侵,夫妻两人拖儿带女,仓惶逃亡。此时,大女儿9岁,最小的孩子只有4个月。长途颠簸让唐筼心脏病复发,再也无法跋涉,只能在香港暂居。
⑧那段日子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居无定所,四年之内搬了六次家。为了补贴家用,陈寅恪坚持到西南联大教书,每月的薪水悉数寄往家里,自己一分都不留。
⑨为了打理好一家的生活,唐筼从一个优雅的才女彻底蜕变。丈夫身体不好,为了给他补充营养,她买了一只山羊,每日挤一碗奶。她奉为宝贝的山羊,其实是一只跛腿羊,因为跛腿的羊价钱便宜,奶质却不比四肢健全的羊差。
⑩除了做好贤内助,他任何时候需要她,她都会跟随左右。有一段时间,陈寅恪的秘书不辞而别,她就担起了这个职责,直到有新的秘书来接班。
⑪生活虽然贫苦,她又常年受心脏病因扰,但家庭的里里外外,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止一次地对儿女们说:“你母亲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
⑫听到他的赞誉,她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轻轻一笑,再苦再累都瞬间烟消云散。
⑬本以为一路艰难走过来,晚年可以笑看夕阳,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却又将一切都粉碎了。他被要求不停地写检讨写材料,病卧在床,喝一瓶牛奶都要写申请。一代宗师,已风烛残年,被折磨得失了颜色。
⑭此时,唐筼可以选择离开,但她选择了留在他身边,身兼护工、秘书,伺候丈夫的吃喝拉撒,帮他写永远也写不完 的“材料”。她为他累得头发花白,腰背佝偻,还要遭受红卫兵的呵斥和拳打脚踢。
⑮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他一度以为,她会熬不过去,会先自己而去。悲痛之余,他提笔为她写下挽联,情真意切,让人看了,无不潸然泪下。
⑯没想到,她固执地撑着,不肯离去。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凄凉离世,此时的唐筼也已卧病在床,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很平静地处理了丈夫的后事,时隔45天,她追随丈夫的脚步而去。
⑰别人都说,她是为陈寅恪而生的,她躲在陈寅恪的影子里,忘记了自己,到底值与不值,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每个 女人都想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她和他同甘共苦,和他生死相随,看似失了自己,其实,又何尝不让人羡慕?最美的爱情不 过是这样,一起携手走过风雨,再携手共赴死亡,永远不经历伤心和孤独的煎熬。
选自《读者》
注:①房筼yún ②陈寅恪yín què(1890——1969),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蜕变( ) 潸然泪下 ( )
(2) 为了打理好一家人的生活,唐筼这样一个优雅的才女在开始蜕变。她具体发生了怎样的蜕变?请你依据⑨⑩段中的内容从两方面加以概括。
(3) 阅读⑫段“听到他的赞誉,她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轻轻一笑,再苦再累都瞬间烟消云散。”请说说为什么唐 筼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4) 文中第②段“如果不是遇到陈寅恪,或许她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模样。”你认为“另一番模样”或许会是唐筼怎样的人生?
(5)人生确有很多种选择,唐筼一生与陈寅恪同甘共苦,生死相随,请问你怎样看待她的人生选择?
7.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 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 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 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 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 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 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 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 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 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 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 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 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 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 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 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 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 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1) 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吿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她在 _________中,她在 _________里。
(2) 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作者有了怎样的感悟?请用该段原文中的话回答。
(3)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4)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内涵。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

4.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1) 《 _______》记述鲁迅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虽然体现出了父亲与我之间的隔阂,但是在《 ______》他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2) “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语出自鲁迅的《 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提到喜欢看 的一本书是《 _______》。

5.作文(共1题)

9.
按要求作文。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和朋友的帮助……人生际遇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激励和挫折,成功与失 败,都能促人成长。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在    中成长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有XX代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