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
C.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
B.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
D.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 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
B.“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
D.“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元景安,魏昭成(帝)五世孙也。父永,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赐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赐姓高氏。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或卫大将军,兼七兵尚书。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匹赐之,以彰清节。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天统初,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节选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
B.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
C.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
D.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代表皇帝亲临,可以行使权力。 |
B.释褐,“褐”指平民所穿的粗布短衣,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常喻指始任官职。 |
C.子,爵位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爵位,依序为公、侯、伯、男、子五等。 |
D.赐姓,多指国君以国姓赐功臣。文中皇帝赐元景安高姓,用来表示对他的褒宠。 |
A.元景安出身显贵,历任多职。他是魏昭成帝的后代,父亲元永被赐爵代郡公;他自己也深受器重,担任过将军、尚书、行台仆射、刺史等职务。 |
B.元景安擅长骑射,深受赏识。世宗令他与梁国使者一起骑马射箭,见到的人都很赞叹;君臣在西苑宴饮射箭时,他一箭正中兽鼻,得到世宗夸奖。 |
C.元景安体恤将士,为官清廉。世宗即位,元景安请求减少自己的封地拿来分赏将士;在边界驻守防护时,共事的人贪污严重,只有他丝毫没有触犯。 |
D.元景安恪尽职守,治理有方。兼任侍中时,他乘驿马赶往邺地,慰劳百官,巡视风土人情;他恩威并施,让管区内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和睦相处。 |
(1)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缓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
(3)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淮阴侯列传》)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遣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竟争力,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2016-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主题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
C.从材料二中四个年龄段用户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文化体验游认可度在21~30岁这一年龄段最高,而后随年龄段增大而递减。 |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能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
C.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
D.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
冷(节选)
李娟①
到了十二月底,一天比一天冷。牧归时,羊背盖满大雪,马浑身披满白霜,嘴角拖着长长的冰凌。牛和骆驼也全都长出了白眉毛和白胡子,一个个显得慈眉善目。至于骑马回来的人,眼睫毛和眉毛也结满粗重的冰霜,围巾和帽檐上白茫茫的。
就在那几天,收音机的哈语台播报了寒流预报,说一月头几天乌河以南的冬季牧场气温会降至零下四十二度,提醒牧民外出放牧不要走太远。于是大家开始做准备。泥土已经不多了,但居麻还是和了些泥巴,把结着厚厚冰霜的墙角漏风处糊了一遍。
高寒天气终于到来了,每天早晚温度计的水银柱都停在零下三十五度左右(这是这支温度计所能显示的最低刻度)。我很想知道最冷的深夜又会降到多少度,水银柱会不会一直缩进最下端的小圆球里……
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古人会说“酸风射眸子”——果然很酸!果然是“射”!迎风眺望远方,不到几秒钟就泪流满面,眼睛生痛。加上眼泪在冷空气中蒸腾,雾气糊满镜片,很快又凝固为冰凌,立刻就什么也看不清了。而这风明明又不是什么大风,只比微风大了一点点而已。
房子尽管被认真修补了一遍,还是四处漏风。房间里的一锅雪,放一晚上也化不了一滴。
那几天,居麻放羊回来,一边去除身上寒气沉沉的厚重衣物,用力拔掉大头靴,一边咬牙切齿地说:“好得很!太好了!越冷嘛,我越高兴。零下四十度不行,要零下五十度才好!”我赶紧问怎么了,他说:“早点把脚冻掉算了,以后就再也不怕脚冻了!”
平时居麻回来得很晚,往往五点了,太阳落山很久了还看不到羊群。快六点时,暗沉的荒野里才有点动静。当羊群终于清晰地出现在视野里时,我就走下沙丘遥遥前去迎接。等我走近了,他撇下羊群打马飞奔回家,留下我独自赶着羊慢慢往回走。
每次出发前,居麻光穿他那身行头就得花去老半天时间,尤其是穿靴子。他的靴子虽然大了两号,但还是不够大,不能同时穿羊毛袜和毡袜,否则太紧了,血流不畅会更冷。于是他在羊毛袜和毡袜间犹豫了半天,选择了毡袜。毡袜虽然太硬,但毕竟密实些。穿上毡袜后,再往脚踝上各裹一块厚厚的驼毛块,并想法子使之顺溜地塞进靴子。全身披挂妥当后,再艰难地坐下来,连喝三碗热茶再出发。
我叹道:“又要开始锻炼身体了!”
他闻之突然正色,笔直站起,用喊口号的架势大喝:“锻、炼、身体!保、卫、祖国!!”捞起马鞭,推门昂然而去。
居麻说他放羊时,每隔一个小时就得扯些梭梭柴在雪地上生一堆火烤脚。有一次眼看再有半个小时就到家了,可还是扛不下去,生火暖和过来后,才能继续往家走。
这次进入冬窝子之前,我最大的顾虑当然也是寒冷。因为当时还有一个传言,说这一年的冬天是“千年极寒”,于是准备工作几乎全放在御寒上了,穿得比所有人都厚,招来牧人一致嘲笑。
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无不备下厚实的皮毛和脂肪。连我不是也啰里巴嗦围裹了重重物什吗?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抵抗。
居麻说,差不多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总会是冬天里最难熬的日子,不可躲避。再往后,随着白昼的变长,气温总会渐渐缓过来。一切总会过去的。是的,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二月初的某天黄昏,我在北面沙梁上背雪时,一抬头,突然发现太阳高悬在沙漠之上。而以往在这个点上,太阳都已经沉入一半了。而且落日角度也明显偏北了许多。宽广的大风长长地刮过,迎风度量一下,竟然是东风,是东风啊!
到了二月十七号那天,我的日记有了以下内容:晴,很热。加玛回来时,我们一起去背雪,没有戴帽子,只穿着短外套。途中休息时,她愉快的说:“夏天一样!就像夏天一样!”——好像完全忘记了几天之前的冬天。
(注)①李娟,散文作家,诗人,新疆阿勒泰人。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着熟识的哈萨克牧民居麻、加玛一家,深入阿泰勒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而后,她将这段经历写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冬牧场》。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第1段中,作者描写了羊、马、牛、骆驼以及牧归的人在寒冷的天气中外在形貌的变化,突出了“冷”给人的真切、鲜明的感受。 |
B.作者引用古人说的“酸风射眸子”的话,既使文本语言显得丰富而富于变化,也以这句古语表现了寒风的凛冽和其对人内心情感的摧伤。 |
C.“我”体谅居麻一家的艰辛,当居麻晚上牧羊归来时,“我”就远远走下沙丘去迎接。居麻因为寒冷难耐,撇下羊群打马飞奔,赶紧回家取暖。 |
D.文本最后1段,作者借加玛的话,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和两个短句,表达了牧民感受到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很有感染力。 |
【小题3】李娟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颁奖词中有段话:“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学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你怎样理解这段评论?请结合文本赏析、探究。
①圈舞,是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原发性舞蹈形式。所谓“原发性”,即它不但在我国各民族舞蹈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舞蹈形态。从世界范围内的“圈舞”现象来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不论其动作如何变换、其曲调如何不同、其服饰如何迥异,而围圈齐舞的这种方式却是高度一致的。
②各种原发性的圈舞,是民间或者社群在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庆典、民俗等活动中的主角儿。它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这样的围圈齐舞的方式将人们连接起来,参与其中的人们随着共同的舞动,在各自的心理层面生成一种“聚在一起”的感受,这种感受让人类产生彼此在情感沟通上的极大满足感,从而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抚慰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特别是在劳动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说到圈舞所具备的特有功能,我们亦可以在比较其与其他舞蹈形态之间的差异而获得,比如同样古老的“排舞”和“对舞”等形态,这些舞蹈形态同样是传统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但与它们相比,圈舞所具有的“聚在一起”的特质更为明显而集中。特别是其极大的随意性,可以让参与者随时加入其中,这种自由而自如的组织方式,也显露出圈舞所具有的更为便利的操作性。
③凝聚力显然是圈舞所具有的一大社会功能。圈舞是一种群体参与的活动,其鲜明的群体参与性是十分显而易见的。“群体”的整体性原则及其道德会规范“个体”行为。群体作用于个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情绪的传导和规则,而非言语式的说教,舞蹈时大家相互情绪的感染,成为彼此传导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这种情绪上的感染,个体因为“从众” 心理,很容易把自我情绪投射在集体的情绪之中,从而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
④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圈舞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都可以见到这种舞蹈。在我国的各族舞蹈中,圈舞同样十分流行。西藏林芝,在一个大广场上,每天傍晚都会有大量的群众“聚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大圈,自娱自乐地不停欢舞;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常在广场中央席地而坐,现场演奏出欢快的维吾尔族乐曲,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广场中央围圈而舞。
⑤在专业舞蹈圈,“一0八”是业界为群舞作品常见的队形归纳出的三种基本形态,意指:一排,圆形和八字形。从图案构形的角度来认识,圈舞所象征的圆形图案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学气场,其带给观者视觉特有的感受,显然会形成其特殊的含义乃至深意。脱胎于圈舞而成形的圆形,为我们的舞台带来了饱满而不尽的意象,为艺术家的创造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摘编自江东《圈舞,圆形与舞蹈的交互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圈舞作为一种原发性舞蹈形式,是我国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舞蹈形态。 |
B.因为便利的操作性,圈舞与古老的“排舞”和“对舞”相比,其“聚在一起”的特质更为明显而集中。 |
C.个体通过自我情绪的调整,融汇到集体的情绪之中,“群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
D.圈舞和群舞常见的圆形队形特点,为它们的舞台带来饱满而不尽的意象,也为艺术家提供创造力。 |
A.文章在论证圈舞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时,用“排舞”“对舞”等形态和圈舞进行比较论证,来突出圈舞所具有的“聚在一起”的特质。 |
B.文章在论证圈舞的一种原发性特征时,主要运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 |
C.文章第3段与第2段所讲的内容有一致性,但作者将第3段内容独立,其用意在于:凝聚力不仅是圈舞的一种社会功能,更是圈舞的精神实质。 |
D.文章从种类、功能、分布和图案构形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圈舞这种舞蹈形态的特点。 |
A.如果圈舞的情绪传导和规训降低,那么,“群体”的凝聚力也可能会减弱。 |
B.如果人有一种基本生存需求时,那么他会采用圈舞的方式,通过情感的沟通、心灵的抚慰,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
C.圈舞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其影响绵延至现代社会,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圈舞依然是相当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 |
D.从图案构形的角度来看,圈舞所象征的圆形图案具有独特的美学气场。圈舞的圆形指代对专业舞蹈圈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对此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写秋水、秋空和秋鸟浑然一体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司马迁《高祖本纪》)
(5)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6.材料作文- (共1题)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培根也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请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