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
B.《声临其境》这档原创声音类节日吸引了各地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收视率新高。 |
C.2017年6月7日。国足8:1大胜菲律宾国家队,如此高的比分让球迷们喜出望外。 |
D.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她的母亲十分担忧。 |
A.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拆散(chāi) |
B.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
C.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
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
A.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
B.经过老师的帮助,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C.一进校运会现场,就看见人头攒动,彩旗飘飘.喴声震天。 |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
A.《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
B.《论语》共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之一。 |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
D.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词和谦词。“尊君、舍弟、寒舍、愚见、鄙人”都属于谦词。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与人期行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小题2】翻译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小题4】这个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来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小题1】(小题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小题2】(小题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小题3】(小题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小题4】(小题4)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题1】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小题2】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出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
【小题3】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
【小题4】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小题5】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语言表达- (共1题)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8.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