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 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当代青年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 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 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 ,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摒弃“官本位”思想不能仅仅停留于倡议,或者是简单地依靠自律。一方面要对青年学生官僚化、行政化的作风与作为进行批评、教育和矫正;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官僚化和行政化的作风。毕竟学校不是象牙塔,学生不能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解决“官本位”的问题,应该(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会的层面。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好大喜功 南辕北辙 有的放矢 老气横秋 |
B.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春风化雨 老气横秋 |
C.好高骛远 格格不入 有的放矢 暮气沉沉 |
D.好大喜功 格格不入 春风化雨 暮气沉沉 |
A.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免疫”。 |
B.不能一味地指望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免疫”。 |
C.学生不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产生“免疫”。 |
D.学生不能够对社会上热衷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免疫”。 |
A.从现实入手,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
B.从大学入手,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
C.从现实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 |
D.从大学入手,努力解决深层问题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马诗
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十二)
批竹②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注]①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②批竹:削竹,骏马耳小而促,如批竹状。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背上的图案像连着的铜钱,银蹄奔驰如踏着云烟,写出骏马身形不凡,动作矫健。 |
B.小马还未长成,耳朵已看得出形状,所以用“初”,毛色还没有全显,所以用“未”。 |
C.以“龙”写马,点明此马非同寻常;向将军荐马却用“借”字,表达出爱惜之意。 |
D.两首诗以马喻人,这种写法和韩愈的“雪拥蓝关马不前”相同,诗歌中较为常见。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宇文孝伯字胡三,吏部安化公深之子也。其生与高祖同日,太祖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高祖同学。武成元年,拜宗师上士,时年十六。孝伯性沉正謇谔,好直言。高祖即位,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书。天和元年,迁小宗师,领右侍仪同。及遭父忧,诏令于服中袭爵。出入卧内,朝之机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时政得失,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授开府仪同三司,历司会中大夫、东宫左宫正。建德之后,皇太子稍长,既无令德,唯昵近小人。孝伯白高祖曰:“皇太子四海所属,而德声未闻。臣忝宫官,实当其责。请妙选正人,为其师友,调护圣质,犹望日就月将。如或不然,悔无及矣。”帝敛容曰:“卿世载鲠直,竭诚所事。正人岂复过君。”于是以尉迟运为右宫正,孝伯仍为左宫正。六年,复为宗师。每车驾巡幸,常令居守。其后高祖北讨,至云阳宫,遂寝疾。驿召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是夜,授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马事。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宣帝即位,授小冢宰。帝忌齐王宪,意欲除之。孝伯叩头曰:“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帝不怿,因渐疏之。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孝伯对曰:“为臣,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然帝荒淫日甚,诛戮无度,朝章弛紊。孝伯又频切谏,皆不见从。由是益疏斥之。后乃托以齐王之事,赐死于家。时年三十六。
(选自《周书》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
B.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
C.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
D.齐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
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官职。同样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兼”等。 |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为官者父母死去,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称为“丁忧”。 |
D.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合称,“开府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样府第。 |
A.宇文孝伯出身世家,仕途一直顺畅。他父亲是安化公宇文深,他从小受到太祖喜爱,16岁就封了官;高祖即位后不断得到升迁,守丧期间奉诏承袭了爵位。 |
B.宇文孝伯沉静正直,受命辅佐太子。他认为应选择正直的人做太子的老师和朋友,使太子每日每月皆有进步,皇帝认为他是最正直的人,让他担任左宫正。 |
C.宇文孝伯得高祖信任,接受托付后事。高祖每次外出巡察,都令他在京师留守;临终时急召他赴行宫托付后事,又令他骑马入京镇守,防止发生异常情况。 |
D.宇文孝伯忠诚敢言,触怒宣帝被杀。他认为臣子应以死尽忠,不可贪图荣华富贵,面对宣帝的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他连续劝谏,最终惹恼宣帝被赐死在家中。 |
(1)时政得失,皆以奏闻。高祖深委信之,当时莫与为比。
(2)皇太子四海所属,而德声未闻。臣忝宫官,实当其责。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今生与后世和前世的关系,以及家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
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资源差异、自然与文明差异等,这些差异亦自然亦文化、亦个别亦整体地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
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有敬其身就是敬其亲,伤其亲即为伤身体的亲缘情理,这种以身为本根生发的亲缘情理,由亲爱之情类比类推于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将个人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推及人类社会和自然。所谓“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由此不难理解孟子的“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种以身家为本的情感和义理,不仅“亲亲而仁民”,而且“仁民而爱物”,以一种艺术化的境域,充塞天地之间。
从原本意义上讲,人是栖身于亲缘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唤起神圣使命感的居家之人。中国古代以身家一体为核心,将家的亲缘情理推及他人、社会和宇宙,符合生命本身的轨迹,以及人类历史的逻辑。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 |
B.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中国古人于其中不断学习协调自我与外部的关系。 |
C.“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 |
D.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 |
A.文章立足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阐述了古代家学的内涵及其价值。 |
B.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家的亲缘情理,后一维度的阐述以前一维度为基础。 |
C.文章由居家之人的安定感论起,推导出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发缘起。 |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了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的社会神圣使命感。 |
A.如果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必然大打折扣。 |
B.一个家族有好的家学传统,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便容易协调,达成一致。 |
C.因为古人重视血缘亲情,尊重亲缘情理,所以懂得敬重长辈、关爱呵护家人。 |
D.如果没有古代丰厚的家学,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理解将受到影响。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君子处世,应当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动辄生气,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学习和修养是一个密切联系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得到逐步提高。到了一定年龄方知道自己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定位,方明白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太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得失已经淡然,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对于不合道义的钱财富贵看得很淡,正所谓______,______。
(4)孔子直接表达自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
(5)孔子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讲诚信,为此,他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正所谓______,______。
(6)儒家认为,仁德的君子治学严谨,特别注重学、志、问、思的统一。正所谓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在《先秦诸子选读》的语文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高昂,讨论热烈。有同学说:“我对儒家文化很崇拜,像‘约之以礼’‘仁以为己任’‘见利思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道理,我非常赞同,它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有些同学则发出了异样的声音,“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恐怕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