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57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0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到6月,关于高考的“新旧闻”便会________,成为人们________的话题。在很多人眼里高考太重要了,但“00后”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深远影响的传统高考观念已不是主流。近日,有媒体对2万余名“00后”高考考生、考生家长和其他网友发起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受访的“00后”考生认为参加高考是为了增长经历,而非改变命运。而受访家长选择“增长经历”的比例占到70.7%。从调查结果看,认为一考定“00后”终身的人数比例在减少。

经过父辈的财富积累,“千禧一代”在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无疑要优于上一代人,这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如艺考、出国留学、创业……哪怕是没有好大学可上,(   ),在多元化评价体系里,成才方式早已________。

当然,对许多人来说,高考仍是人生中第一大考,也意味着相对公平的竞争与选拔。同一场考试,同样几张考卷,将起点不一的考生们拽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让他们凭着努力就可圆梦,这也正是高考的魅力所在。高考对于“00后”也是一次成人礼,他们待人接物能够________,不拘泥传统,不畏惧挑战,这样的“00后”是自己的主宰,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对于“00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深远影响的传统高考观念已不是主流。
B.但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深远影响的传统高考观念,“00后”已不是主流。
C.但对于“00后”来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影响深远的传统高考观念已不是主流。
D.但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影响深远的传统高考观念,“00后”已不是主流。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知识获取路径也被拓宽了。
B.在网络时代也可以通过更多的路径获取知识。
C.网络时代也会有许多获取知识的路径。
D.网络时代也会有更多的路径获取知识。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 乐此不疲 别具一格 分庭抗礼
B.纷至沓来 乐在其中 别具一格 不卑不亢
C.络绎不绝 乐在其中 不拘一格 分庭抗礼
D.纷至沓来 乐此不疲 不拘一格 不卑不亢

2.句子默写(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劝学》)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

陆游

彻骨贫来累始轻,孤村月上正三更。

汝缘油尽眠差早,我亦尊空醉不成

南陌金羈良自苦,北邙麟冢半无名。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

(注)①即邙山,历代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彻骨贫”照应诗题“油尽”二字,说明生活赤贫,写出诗人的穷困处境。
B.“三更”点明夜深未眠,与孤村共同营造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因“油尽”睡得略早些,表明儿子平时读书用功,也含着诗人的肯定和鼓励
D.夜深时分,子不能继续读书,父不能饮酒尽兴,此境况引发了后面的劝诫之语
【小题2】尾联可看出诗人对儿子怎样的告诫?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京师盛陈兵,宴之。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帝不许。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防备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久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遇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非常鄙视那些弱的大臣
D.于谦俭朴清廉,不贪荣华富贵。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2)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和箫

孙犁

我们又在白洋淀里集合了。

我重新看见了那无底洞一样的苇地,一丈多高的苇子全吐出荻花,到处有苇喳子鸟的噪叫,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对好暗号,跳了上去。借助星光和经验,我知道那是一只放鱼鹰捉鱼的尖底的小艇,只能坐两三个人。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蒿来。

船夫默默地拨弄着小艇前进,离了岸到水深处就加快起来。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现在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我忽然小声问:“同志,你这是只磨船吧?”

“是啊!”他的声音更小。

“白天还放鹰吗?”

“看事。有了抗日的事儿,别的全二五眼!”

“鱼还多吗?”

“多个屁,鬼子一来,人间百物全都晦气,鱼鹰,他们看见了全要抢去杀掉!”

他即刻制止了我说话,他用篙尖敲了敲我,连船划水的声音全寂然了。一会儿,在西边远处,一个火亮一闪,就是一梭机枪。

“我们的队伍。”他低低地讲了一句。

当船将要靠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他说着,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

“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

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的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可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子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拨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渔人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那老船夫最后一篇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千到底啊!”

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再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蛇。我整天就在那一个小庄子上工作,一股力量随时来到我的心里。无数花彩来到我的眼前。晚间休息下来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在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突显了苇子的繁茂和苇喳子鸟的生命力,渲染了抗战军民严密防守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警惕。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船夫叙述女孩之死时,“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这个细节就体现了他内心的起伏与波动。
C.小说几次写孩子的“俊气”,起到强化突出的作用,与孩子的惨死形成反差,直接而又强烈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悲愤、怜悯之情。
D.小说讲述了年轻生命为反侵略牺牲,没有壮观惨烈的大战场,却以小见大,有力地写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
【小题2】老船夫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深红色幕布飘卷下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演奏南胡和箫的画面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问题老人”现象,有各种解释,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一断言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先,如今的中国城市社会,是一个大移民社会。当我们说“这一代老人”的时候,对象事实上非常含糊。一般理解,就是那些不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他们已经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体力尚好,大部分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后10年。这一代老人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两个大时代。此外,其中大部分人还跨越了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空间。这一代老人,就是跨越了这“猝然发生”的变化,来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些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建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生物血缘纽带,而是立足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面对自然人,舆论的力量大打折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更是早已表明,一个人如果处在“匿名”状态,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削弱。

其次,技术性孤立也是“问题老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人的孤独存在,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过去,客观地看,它是中性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从情感出发,孤独存在就是一种病态。而今天,强大的技术让它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人的正常又甘愿的存在方式了。这个强大的技术,是智能手机终端及其后面的整个支持性技术系统。一开始,是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在玩手机,而近些年来,老人也被传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种技术导致的自我孤立,但技术让孤立本身变成了一件深具乐趣的事情。结果是,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了,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也在退化。不可避免地,人也会变得自私,变得对自身越来越爱惜,但对他者的戒备和敌意却在不断升级。没有责任感的自爱,作用于他人便是敌意。

这是个社会大背景的问题,在整体层面上往往无计可施。对“问题老人”,空谈社会教育或重复道德教条都没有意义,或许只能寄希望于个体的自我救赎和家庭成员的协助矫正。我们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些老人“浪子回头”——没错,这个说法非常尴尬。

(摘编自《问题老人与时代症候》)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老人是指出生于建国前后10年的老人,他们不再工作但常出现在公共场合。
B.这些问题老人都经历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时空。
C.问题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
D.在陌生人社会,自我约束意识被削弱,舆论的力量对问题老人的影响不复存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借引用得出观点,明确指出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B.文章主要从大移民社会和技术性孤立两个方面论述了问题老人出现的社会原因。
C.文章在论述技术性孤立时,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的退化倾向。
D.文章分析了问题老人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是人的孤独存在,它是中性且病态的。
B.技术使人孤立。近些年来,老人也爱玩手机,程度比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C.技术让孤立变得有乐趣,使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
D.对“问题老人”,在整体层面上往往无计可施,或许只能靠个体和家庭的努力。

6.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综艺节目《创造101》中的选手王菊备受关注。与那些“白瘦美”相反,她长得“黑肥丑”,却以独立、自信、真实、勇敢一路逆袭,排名升至第一。

为王菊拉票成为一场网络狂欢,粉丝说支持她就是支持自己。

节目组负责人说,我们以“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为理念,更尊重网络投票结果。

舆论认为她的走红颠覆了传统审美标准,是对传统流行文化的反叛。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1题)

8.
下面是刘艺同学给市图书馆李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你帮他找出并作修改。
李馆长:

您约我明天上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莅临贵馆惠赠图书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在不得不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再行碰商。

刘艺

6月28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