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教育更不能缺乏情感的贯注。( )。技艺高超的作品只有凝聚了深厚情感,才能成为 。吴冠中在《春如线》中把一串抽象的点线化作对雪泥鸿爪的感悟,用一支画笔耕耘着人生之路。我们若凝视梵高的《星夜》中那平静村庄之上极度变形的星空,便能领悟这就是生命的烦躁与不安让艺术进入 的境界。王国维提出,应该以无功利的审美教育代替功利主义教育。然而当下的美育虽 ,却成了升学的利器,缺乏情感和趣味。过度的艺术技能培养把人与审美的自然关系斩断了,使人丧失了思考美、研究美的能力,这样必定会与美育的本质 。人们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美术教育中情感的贯注不仅培养了人感受美、表现美,还能让人获得人格的成长、道德的成熟。正如孔子把教育视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陶冶”人的美育能在整体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识美、研究美的基础是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
B.认识美、研究美的基础是情感,没有情感则无以言美感 |
C.情感是认识美、研究美的基础,没有情感则无以言美感 |
D.情感是认识美、研究美的基础,拥有情感就能获得美感 |
A.吉光凤羽 登堂入室 甚嚣尘上 分道扬镳 |
B.黄钟瓦缶 别有天地 风靡一时 分道扬镳 |
C.吉光凤羽 别有天地 风靡一时 南辕北辙 |
D.黄钟瓦缶 登堂入室 甚嚣尘上 南辕北辙 |
A.不仅美术教育中情感的贯注培养了人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还能让人获得人格的成长、道德的成熟。 |
B.美术教育中情感的贯注不仅能让人获得人格的成长、道德的成熟,还培养了人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
C.不仅美术教育中情感的贯注能让人获得人格的成长、道德的成熟,还培养了人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
D.美术教育中情感的贯注不仅培养了人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还能让人获得人格的成长、道德的成熟。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芧李鐩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从之。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杙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霾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
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等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土,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靡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
B.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
C.会方士段刺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
D.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
A.“徵”,在古代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徵”和“征”是两个字,但都有“征收赋税”的意思。在本文中指“征收赋税”。 |
B.“部议”,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在文中指的是户部部内的决定。 |
C.“方士”,即方术之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在周朝被赐予同名官职。后来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 |
D.“监国”,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
A.杨最体恤百姓。他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他请求皇上改变浙东百姓交纳财物的方式,以适应百姓的需要。 |
B.杨最颇有见识。他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提出了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最后中策被釆纳。 |
C.杨最忠君直谏。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
D.杨最终得昭雪。在他死后,太子监国没有实行,郭勋畏罪自杀,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
(1)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
(2)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很难确保其安全可靠。 |
B.由于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当前人工智能在认知上还远不如人类。 |
C.人工智能的复制性已是人类难以抗衡的,所以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
D.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 |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
C.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
D.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解决需发挥外部因素作用。 |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由此,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
C.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技术手段划定其安全边界。 |
D.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摘编自于建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材料二:
分行业类型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占9.3%;而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占52.1%,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此外,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中国》选择的制作路径——文创、投资、综艺跨界融合,则显现了其对文创产业“痛点”的把握,即搭建项目、创业者与金融、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让文创业者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
节目依托综艺这一日臻成熟、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媒体的播出架构,形成了更具关注度、话题性、实效性的平台。投资人、文化名人、创业达人做嘉宾,或给出前瞻规划,或提供理性建议;投资机构代表和百姓投资人组成“百人天使团”,根据各自投资意愿,选择文创业者与项目。对参加《创意中国》的文创团队和创业者而言,闯过“猎奇好创意”“创意秀出来”“资本爱创意”三关后,就可以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就可能遇到投资的“天使”。从《创意中国》录制开始,短短3个月,就有12家创业公司与现场的投资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
(摘编自梅松《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
材料四: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未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以有效融合为核心。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循环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等内容。文化旅游所应传达给人们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也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痕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识中得以传承。文化旅游,因文化而集聚人气,因旅游而塑造人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创意驱动个性凸显 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包括一定的政策因素,也包含其自身问题。 |
B.2016年,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并引领着相关两个方面的发展。 |
C.《创意中国》的制作路径符合当下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搭建文创资本对接的平台。 |
D.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有利于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这也对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
A.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呈现出两个极端并存的现象,部分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堪忧,而部分文化产业则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
B.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种合力的帮助之下,使文化产业正发生了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飞跃。 |
C.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只是包含“文化”和“旅游”这两个要素,它是一个包含社会诸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
D.文化旅游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相互补充并获得提升。 |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
B.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对老伴的深情和对儿女的理解。 |
C.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
D.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中,郦道元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自己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