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分析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理由是 ;给该国带来什么影响: ;
。
(2)A、B两国中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 ,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模式的是 。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A:
B: ; 。

(1)A、B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 ,理由是 ;给该国带来什么影响: ;
。
(2)A、B两国中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 ,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模式的是 。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A:
B: ; 。
2.
材料一:2008年春节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宏观展现山东人闯关东历史的民族史诗。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闯关东按照是否跨越国界线属于 迁移;按照在国内跨越的界线它属于 迁移。
2、“闯关东”和“雁南飞”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
4、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以开发和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80年代中期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 和 ;国内人口流动主要由 部地区迁往 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5、“闯关东”这种现象会造成东北地区人口结构的怎样变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闯关东按照是否跨越国界线属于 迁移;按照在国内跨越的界线它属于 迁移。
2、“闯关东”和“雁南飞”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
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
4、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以开发和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80年代中期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 和 ;国内人口流动主要由 部地区迁往 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5、“闯关东”这种现象会造成东北地区人口结构的怎样变化。
3.
读读下面地租水平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租最高,沿 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 ,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2)从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
(3)A、B、C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B: C:

(1) 地租最高,沿 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 ,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2)从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 ,还有 。
(3)A、B、C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B: C:
2.单选题- (共20题)
4.
若此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小题2】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正确叙述的是:

【小题1】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 B.东北信风带 | C.副热带高压带 | D.盛行西风带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8.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小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 B.地形 |
C.耕地 | D.聚落 |
A.距城镇过远 | B.线路过长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9.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小题2】上世纪70年代我国出生率快速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小题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A.33‰ | B.43‰ | C.27‰ | D.15‰ |
A.医疗水平的进步 |
B.国家政策 |
C.育龄妇女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
D.生育观念的转变 |
11.
下图是某校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小题2】④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小题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高—高—低”模式 |
B.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
C.“高—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12.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小题3】2011年,利比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4】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⑥ |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
C.造成人才流失 |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A.① |
B.② |
C.④ |
D.⑥ |
13.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因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回答下面小题.
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 B.对外开放程度 | C.土地资源状况 | D.生活消费水平 |
15.
正常男女出生率之比为106:100,而我国部分地区却达到120:100以 上 。造 成这 种 状 况 的 首 要 原 因 是
A.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 B.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 |
C.严厉的人口政策所致 | D.男女出生率之比具有地域性 |
16.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高原平坦之地,原因是( )
①高原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
②河流两岸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
③河流两岸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①高原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
②河流两岸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
③河流两岸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8.
下列关于城市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
A.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
B.热带地区的城市应分布在河谷地区 |
C.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 |
D.中低纬度地区,河流中下游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城所 |
19.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中国的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 )
【小题2】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3】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各地的聚落分布有所差异,请判断下列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 )
A.谷地、平原 | B.盆地、平原 | C.高原、山地 | D.高原、谷地 |
A.冬季寒冷 | B.受寒流影响 | C.降水多 | D.夜晚寒冷 |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
22.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
23.
在建筑结构方面,中外建筑的主要差别有( )
①在建筑结构方面,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
②在美国所有的建筑都不允许建设围墙,以便体现自由、民主的思想
③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外向
④中国园林直率敞朗,西方园林曲径通幽
①在建筑结构方面,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
②在美国所有的建筑都不允许建设围墙,以便体现自由、民主的思想
③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外向
④中国园林直率敞朗,西方园林曲径通幽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3.选择题- (共1题)
24.
某组织在卢萨卡(赞比亚首都)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了《卢萨卡宣言》。该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4.-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