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496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3/26

1.综合题(共3题)

1.
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 天气系统示意图

材料四 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
“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
关。
(3)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在中国珠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造成极大危害,为2017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天鸽”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材料三图中的    (填数字)。
(4)材料四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2.
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洋流图(图中大写字母代表气候,小写字母代表洋流),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所示洋流判断北半球季节为    季。
(2)图中j洋流的名称是 ;i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洋流g和h的交汇处附近的岛弧是 板块和_________板块相互 的结果。
(3)图中A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B气候区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4)从H→I→F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这种变化体现了主要以_____为基础的 地带性规律。
3.
外海中学高一级同学,利用暑假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和拍摄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楚楚同学的考察活动是在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
(2)希希同学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希希同学绘制的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
(3)轩轩同学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他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图中地貌景观分别是由风力侵蚀、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
(4)睿睿同学说:“我见到了百舸争流、江海相连的美景。”该同学见到的可能是    图。
(5)欣欣同学拍到F景观,其作用过程是图中①、②、③、④、⑤中的

(6)聪聪同学查找了F图当地的地质构造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要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2.单选题(共28题)

4.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小题2】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D.环节④为降水
【小题3】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B.乙处气压高于丙处
C.丙处昼夜温差较大D.丁处为晴朗天气
5.
广东沿海地区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某些时段,室内的墙壁、地面会出现“冒水”现象,人们称之为“回南天”。“回南天”的形成原因是(    )
A.暖湿气流侵入B.寒潮过境
C.台风即将来临D.冷空气南下
6.
当地中海沿岸处于炎热干燥季节时,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广州昼短夜长
C.北京盛行偏北风D.长江进入枯水期
7.
下图为锋面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丁与甲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雨区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丁与甲
8.
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天气系统是(   )
A.龙卷风B.准静止锋C.台风D.冷锋
9.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的现象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
A.气旋B.暖锋C.反气旋D.冷锋
10.
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总量却较少,主要是因为北美洲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地表蓄水B.年蒸发总量相对较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输送D.年降水总量相对较小
11.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过程,与陆地内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缺失的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径流D.水汽输送
12.
读“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指示洋流流向,其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A.B.
C.D.
1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甲图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
【小题3】【小题4】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14.
我国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紧缺的是(   )
A.东北地区B.华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北地区
15.
我国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季节不同。一般规律是
A.以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秋季
D.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冬季
16.
如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为寒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甲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区,饵料丰富
B.寒流流经海域,人迹罕至
C.暖流流经海域,海水温暖
D.不受洋流影响,风平浪静
【小题3】洋流对乙地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增湿B.降温减湿
C.增温减湿D.增温增湿
17.
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中,受海洋寒流影响明显的是
A.南美东部热带雨林气候B.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美西部热带沙漠气候D.亚洲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18.
出露地表的岩浆形成的岩石属于(   )
A.侵入岩B.喷山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9.
下列自然灾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动的是
A.地震B.海啸C.火山爆发D.干旱
20.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D.火山口
【小题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小题3】甲处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1.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有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22.
下列著名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23.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断裂下沉B.地壳断裂抬升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小题2】甲类岩石中可能含有
A.煤层B.生物化石C.银矿D.铜矿
24.
下图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B.背斜
C.断层D.褶皱
25.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题。

【小题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黄土桥B.海蚀桥
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
【小题2】塑造图中④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
A.流水B.风力
C.冰川D.海浪
26.
某考察队在野外考察时.发到某地岩层中含有大量古生物化石,说明此岩层属于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侵入岩
27.
读下列三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已知甲山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两山地均位于我国。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乙、甲
【小题2】丙山地可能位于(  )
A.秦岭
B.南岭
C.大兴安岭
D.天山
28.
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大米镉含量超标,主要是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引起的植物吸收。工业污染和过度使用化肥是主要原因。一些磷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空气和水的镉污染,也将导致水稻在生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镉。镉进入大米的途径和含镉大米事件反映的原理是(   )
A.水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B.生物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C.岩石圈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D.生物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29.
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广东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来源:学|科|网Z|X|X|K]
30.
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植被B.岩石C.气候D.土壤
31.
从广州站乘火车沿京广线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

3.多选题(共8题)

32.
下列现象中主要受洋流影响的是(   )
A.大陆近海污染物稀释加快B.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形成
C.南极地区海上冰山的漂移D.大洋水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33.
三类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
34.
水循环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可以
A.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均衡
C.不断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D.促使北半球水平运动的水流向右偏转
35.
下列说法,从地理学原理的角度考虑,错误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沧海桑田”
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D.“坚若磐石”
36.
冰川地貌常见的地貌景观有(   )
A.“V”型谷B.“U”型谷
C.角峰D.峰林
37.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地壳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
B.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必有一个板块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C.海岭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38.
下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模式对比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A.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B.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提高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D.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9.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数多,垂直带谱完整。这说明该山地
A.纬度较低B.纬度较高C.海拔较高D.海拔较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8道)

    多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