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2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描述图中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2)简述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该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4分)
(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3分)
图为某岛国示意图及相关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国面积28.8万平方千米,人口428万,森林覆盖率达30%,天然牧场和农场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有“世界净土”之称,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但粮食不能自给。

(1)描述图中A地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2)简述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该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4分)
(3)分析该国粮食不能自给的自然原因。(3分)
2.
读某城市示意图,其中E、F表示两类主要功能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2)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3)除考虑风向外,分析图中该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至少说三点)。
(4)A,B,C三地中,最适宜布局啤酒厂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1)若图中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2)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3)除考虑风向外,分析图中该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至少说三点)。
(4)A,B,C三地中,最适宜布局啤酒厂的是 地,请说明理由。
3.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2.单选题- (共14题)
4.
读某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广东的小明暑假到图示国家旅游,这时该国为
【小题2】该国气候特征主要是
【小题3】该图的畜牧业很发达,主要原因是

【小题1】广东的小明暑假到图示国家旅游,这时该国为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气候呈圆形分布 | B.气候炎热干燥 | C.气候半环状分布 | D.气候半球状分布 |
A.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
B.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小,降水不足 |
C.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适合畜牧业发展 |
D.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泛,草场资源丰富 |
6.
欧洲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示意图,图中虚、实线分别表示夏、冬季节水面宽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冬汛和凌汛现象 |
B.夏季输沙量较冬季大 |
C.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
D.径流量随气温变化 |
A.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 |
B.四地中受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乙处 |
C.图示区域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D.居民点适宜布局在丙处 |
7.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小题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小题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小题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小题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A.东部 | B.东南部 | C.北部 | D.西南部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 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
9.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3题。

【小题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小题2】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小题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小题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 B.③④ |
C.④⑤ | D.②⑤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中国、澳大利亚 | B.墨西哥、中国 |
C.美国、墨西哥 | D.美国、澳大利亚 |
10.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小题。

【小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小题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松嫩平原 |
A.市场需求 | B.生产经验 | C.自然条件 | D.国家政策 |
11.

【小题1】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和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
【小题2】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和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
A.热量 | B.降水 | C.海拔 | D.人类活动 |
12.
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种农产品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 题。

【小题1】该农产品是
【小题2】①省区该农产品的单产高于②省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3】③省区重点发展花卉种植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小题1】该农产品是
A.玉米 | B.小麦 | C.棉花 | D.水稻 |
A.光照充足 | B.劳动力丰富 | C.土壤肥沃 | D.水源充足 |
A.气候 | B.土地 | C.市场 | D.交通 |
1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小题2】上题中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小题1】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既经济又快捷的商品流通,应大力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A.航空 | B.铁路 | C.管道 | D.公路 |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6.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图中交通路线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小题2】图中聚落间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是

【小题1】图中交通路线修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 | B.生态保护和资源分布 |
C.聚落分布和自然条件 | D.聚落分布和文化交流 |
A.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 |
B.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 |
C.运量大,速度慢,连续性差 |
D.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强 |
17.
【小题2】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与图中哪个阶段相符(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A.崇拜自然 | B.改造自然 |
C.征服自然 | D.谋求人地协调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