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构建包含武汉、长沙、南昌的中三角;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三角地区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1)分析中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说出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构建包含武汉、长沙、南昌的中三角;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三角地区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1)分析中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说出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2.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________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煤炭和________。
(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________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煤炭和________。
(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非洲西部的高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因其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该河上的迪亚马水坝建成后,设有高达13米的通航船闸,解决了海水上溯问题。但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如河道和水库淡水滞留,使一种很高的宽叶香蒲迅速生长,导致几十万平方米的水面荒芜。
西非人口近3亿,但是贫穷国家集中,经济水平落后。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加快了西非矿业投资的步伐,一般国际新开发矿山投资强度为250美元/吨-300美元/吨,而西非地区的投资强度仅有175美元/吨左右。
西非某区域略图

说出迪亚马水坝的主要作用。
迪亚马水坝建成后,给塞内加尔河上游的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说出塞内加尔河上中下游水量变化,并简述原因。
塞内加尔河发源于非洲西部的高原地区,注入大西洋。因其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该河上的迪亚马水坝建成后,设有高达13米的通航船闸,解决了海水上溯问题。但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如河道和水库淡水滞留,使一种很高的宽叶香蒲迅速生长,导致几十万平方米的水面荒芜。
西非人口近3亿,但是贫穷国家集中,经济水平落后。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加快了西非矿业投资的步伐,一般国际新开发矿山投资强度为250美元/吨-300美元/吨,而西非地区的投资强度仅有175美元/吨左右。
西非某区域略图

说出迪亚马水坝的主要作用。
迪亚马水坝建成后,给塞内加尔河上游的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说出塞内加尔河上中下游水量变化,并简述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5.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 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给小题。

【小题1】右图中( )
【小题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小题1】右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 B.②环节可以用 GIS 技术监测 |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A.1 月,甲地 | B.4 月,乙地 | C.9 月,丙地 | D.11月,丁地 |
6.
读下图我国两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缺水的月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值华北最缺水的季节
②华北正播种小麦
③东南沿海可能有台风登陆
④塔里木河水量最丰
【小题2】关于西藏和新疆地区水分盈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
②受大峡谷暖湿气流影响时拉萨水分有盈余
③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④气温越高,阿克苏水分亏损越多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缺水的月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值华北最缺水的季节
②华北正播种小麦
③东南沿海可能有台风登陆
④塔里木河水量最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气温越低,拉萨水分亏损越多
②受大峡谷暖湿气流影响时拉萨水分有盈余
③阿克苏水分盈亏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④气温越高,阿克苏水分亏损越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7.
下图为网格式地理资料,显示森林火灾蔓延的相关信息。其中邻近起火点是指位于起火点方格旁(相邻或对应的方格)且位于风向吹拂的方格范围。可能蔓延地区是指位于邻近起火点的方格且位于易燃林木的方格内。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相关部门及时监测火灾情况,并根据火灾的发展制定灭火方案,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小题2】根据火灾蔓延情形,图中甲、乙、丙、丁的数值依次为( )

【小题1】相关部门及时监测火灾情况,并根据火灾的发展制定灭火方案,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A.0、0、0、1 | B.0、1、0、1 |
C.0、1、1、0 | D.1、0、0、1 |
8.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9.
【小题2】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 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
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 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A.甲 ![]() | B.乙 ![]() | C.丙 ![]() | D.丁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 ④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
⑤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 ⑥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
A.①②③④ ![]() | B.①②④⑤ ![]() | C.②④⑤⑥ ![]() | D.②③⑤⑥ |
10.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11.
与我国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牧业 |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
C.大力发展水田农业和集约化的工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
12.
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
14.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15.
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
D.④禁止过度开垦,倡导退耕还牧 |
16.
2012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简称“能博会”)在太原隆重开幕,提出了“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的主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小题2】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小题1】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 |
C.井矿巷道的建设 |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
17.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小题2】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
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 |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