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我国红树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水产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大面积减少。

分析我国红树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是酿造古国。茅台酿酒历史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赤水河谷东岸,海拔400多米;冬暖夏凉,高温、高湿,少雨少风,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茅台镇其岩层由紫色砂页岩、砾岩组成,周围区域发育着酸碱适度的紫色钙质土壤,蕴涵大量微量元素,全国稀少;赤水河源头、两岸均为海拔超千米的山地;流经岩层和土壤的地表水、地下水汇入赤水河中。
茅台酒生产过程中以当地种植的糯性高粱作为原料。相比其他地区的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薄,单宁和支链淀粉含量高。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独特。开放式自然发酵,严格按季节生产。整个过程顺应时令,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成功典范。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剩余为发酵取酒时间,周期为一年。其独特工艺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等特点。
高温制曲以小麦为原料,由此而部分形成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茅台酒曲不仅是糖化发酵剂,也是酿酒原料。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制曲温度可高达63℃,高于其他名白酒10-15℃,最终形成以耐高温细菌的微生物体系,几乎无酵母菌,糖化力低。
高温堆积发酵是核心工艺。糟醅(加工后的高粱)充分利用环境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工艺采用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与封闭式入窖窖内发酵相结合。但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是有氧环境,如果温度过高、高营养,会导致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堆积过程中,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差异较大,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并利用特殊芳香物,产生氨基酸等营养物。
独特而长期酿酒生产工艺及其对当地微生物的自然驯化、筛选,无法复制的天然,使得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应以及不可复制的酿酒区域性,使得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
(1)说明茅台酒产地地形对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
(2)分析茅台酒酿制过程中所需的微生物丰富而且独特的原因。
(3)推测茅台酒生产选在重阳节投料的原因。
中国是酿造古国。茅台酿酒历史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茅台镇位于贵州高原赤水河谷东岸,海拔400多米;冬暖夏凉,高温、高湿,少雨少风,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茅台镇其岩层由紫色砂页岩、砾岩组成,周围区域发育着酸碱适度的紫色钙质土壤,蕴涵大量微量元素,全国稀少;赤水河源头、两岸均为海拔超千米的山地;流经岩层和土壤的地表水、地下水汇入赤水河中。
茅台酒生产过程中以当地种植的糯性高粱作为原料。相比其他地区的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薄,单宁和支链淀粉含量高。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独特。开放式自然发酵,严格按季节生产。整个过程顺应时令,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成功典范。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剩余为发酵取酒时间,周期为一年。其独特工艺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等特点。
高温制曲以小麦为原料,由此而部分形成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茅台酒曲不仅是糖化发酵剂,也是酿酒原料。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制曲温度可高达63℃,高于其他名白酒10-15℃,最终形成以耐高温细菌的微生物体系,几乎无酵母菌,糖化力低。
高温堆积发酵是核心工艺。糟醅(加工后的高粱)充分利用环境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工艺采用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与封闭式入窖窖内发酵相结合。但开放式凉堂堆积发酵是有氧环境,如果温度过高、高营养,会导致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堆积过程中,酵母菌数明显增多,而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体系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体系差异较大,微生物在消长过程中相互利用,并利用特殊芳香物,产生氨基酸等营养物。
独特而长期酿酒生产工艺及其对当地微生物的自然驯化、筛选,无法复制的天然,使得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和、回味悠长。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应以及不可复制的酿酒区域性,使得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
(1)说明茅台酒产地地形对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
(2)分析茅台酒酿制过程中所需的微生物丰富而且独特的原因。
(3)推测茅台酒生产选在重阳节投料的原因。
3.
读美国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今天,当年曾经反对这一工程计划的很多人,也为这一工程而自豪了。
材料二: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岩石会你从心底感到震撼---你会真正认识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光滑花岗岩最完美的部分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地方,有的方圆达数公里,光滑的花岗岩其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光彩照人,像平静的水面和玻璃一样反射着阳光,犹如“浮雕”一般叹为观止。
(1)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由第四纪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胜。试叙述花岗岩“浮雕”地貌的形成过程。
(2)简述加利福尼亚一带是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大地震“潜伏”地区的原因。
(3)美国有庞大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相比南北向铁路,美国东西向的铁路修路成本很高。试分析其原因。
(4)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年降水量北部约1250mm,南部不足200mm。1973年,加州调水主体工程完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后来,加州又继续兴建大大小小的调水工程。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今天,当年曾经反对这一工程计划的很多人,也为这一工程而自豪了。
材料二: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岩石会你从心底感到震撼---你会真正认识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光滑花岗岩最完美的部分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地方,有的方圆达数公里,光滑的花岗岩其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光彩照人,像平静的水面和玻璃一样反射着阳光,犹如“浮雕”一般叹为观止。
(1)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由第四纪冰期的冰川作用形成的花岗岩“浮雕”等冰川地貌引人入胜。试叙述花岗岩“浮雕”地貌的形成过程。
(2)简述加利福尼亚一带是震级高、破坏性强的大地震“潜伏”地区的原因。
(3)美国有庞大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相比南北向铁路,美国东西向的铁路修路成本很高。试分析其原因。
(4)试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
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皮拉大沙丘(0°30'E,44°30′N)位于法国度假胜地阿卡雄市南郊,西临大西洋,其他三面被欧洲最大的沿海森林环绕。沙丘全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高最大的沙丘,现每年向东推进约5米。皮拉大沙丘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尤其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的青睐。左图是皮拉大沙丘景观图,右图是滑翔伞运动实况。

分析皮拉大沙丘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青眯的原因。
皮拉大沙丘(0°30'E,44°30′N)位于法国度假胜地阿卡雄市南郊,西临大西洋,其他三面被欧洲最大的沿海森林环绕。沙丘全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高最大的沙丘,现每年向东推进约5米。皮拉大沙丘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尤其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的青睐。左图是皮拉大沙丘景观图,右图是滑翔伞运动实况。

分析皮拉大沙丘受到滑翔伞运动爱好者青眯的原因。
2.单选题- (共5题)
5.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 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给小题。

【小题1】右图中( )
【小题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小题1】右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 B.②环节可以用 GIS 技术监测 |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A.1 月,甲地 | B.4 月,乙地 | C.9 月,丙地 | D.11月,丁地 |
6.
青海湖曾经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来逐渐演变为咸水湖,青海湖流域风力夏季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周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2】秋季,.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
【小题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小题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青海湖流域降水量急剧减少 | B.冰川消退,入湖径流减少 |
C.外泄河道被阻断,变成内流湖 | D.土壤盐碱化加剧,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
A.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 B.表层水体降温较慢 |
C.底层水体升温较快 | D.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
A.水温表层低于底层 | B.湖水面积一年中最大 |
C.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 D.湖水盐度一年中最低 |
7.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山自然带和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该山地乙坡垂直带谱比甲坡丰富,与其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小题1】有关该山自然带和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坡缺失2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 |
B.甲坡缺失2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 |
C.乙坡雪线较甲坡低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较高 |
D.乙坡雪线较甲坡低的主要原因是坡度较大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大气环流 | D.海拔 |
8.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图中60°W两侧所示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原因的搭配正确的是( )
【小题3】【小题4】近年来A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包括( )

【小题1】【小题2】图中60°W两侧所示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原因的搭配正确的是( )
A.东侧—沿海,海运便利 |
B.东侧—平原,地形平坦 |
C.西侧—沿海,气候凉爽 |
D.西侧—山麓,冰雪融水丰富 |
A.气候变暖加剧 | B.水土流失加剧 |
C.生物多样性减少 | D.沙漠化加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