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材料表

(1)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
(2)指出西安和成都一月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成都、西安气候统计材料表

(1)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
(2)指出西安和成都一月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云南省大理市(25°32′N, 120°32′E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大理市下关镇(大理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闻名于世。
材料二 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该区域是否适合发展风力发电?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材料一 云南省大理市(25°32′N, 120°32′E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大理市下关镇(大理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闻名于世。
材料二 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该区域是否适合发展风力发电?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定结(藏语意为长在水中的地方)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1)指出河流a段和c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分析定结湿地的成因。(6分)
材料一 定结(藏语意为长在水中的地方)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1)指出河流a段和c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分析定结湿地的成因。(6分)
4.
(2)分析台湾岛茶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山区的自然原因。
(3)简要分析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与福建茶相比,台湾茶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且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深受人们喜爱。2012年以来,福建省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在农业、科技、基地建设、产品研发与营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图示为“台湾主要茶园分布示意图”。
(2)分析台湾岛茶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山区的自然原因。
(3)简要分析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11题)
5.

【小题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
【小题2】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
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读“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
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 B.人口分界线 |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
A.海陆位置的差异 | B.海拔高低的差异 |
C.纬度位置的差异 | D.大气环流的差异 |
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 | 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 |
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 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 |
6.
下图为全国部分城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
【小题2】关于三类谷物种植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
A.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 B.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
C.西安和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 | D.三亚受海洋影响最明显 |
A.冬季水稻种植区面积大于小麦种植区面积 |
B.云贵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植玉米 |
C.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 |
D.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
7.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小题2】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小题1】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A.70 mm | B.160 mm | C.350 mm | D.440 mm |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 B.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
C.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
8.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常年平均月均水位变化和月入库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水库5月达到最低水位,其原因可能是( )

【小题1】下列关于该水库所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
B.该水库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
C.6~8月水库水位在持续升高 |
D.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多于出库水量 |
A.5月入库水量少 |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
C.工业用水量增加 | D.为防洪释放水库蓄水腾出库容 |
9.
2015年寒假,何教授回老家过年。在其家乡(县城)某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下,据此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小题1】若车辆构成的变化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结合材料可以推测,何教授的老家是( )
【小题2】大年初六何教授的老家气温骤降,大年初七何教授驾车回广州。大年初九,回到广州的何教授也感到气温骤降。则( )

【小题1】若车辆构成的变化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结合材料可以推测,何教授的老家是( )
A.云南 | B.安徽 |
C.新疆 | D.广东 |
A.途中气温逐渐下降,边走边加衣服 |
B.一路上东南风强劲,阻碍行程 |
C.出发时老家雪过新晴,气温回升 |
D.途中会遇上降雨和大雾天 |
10.
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小题2】四河流域中( )

【小题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A.流域面积大于D河 |
B.含沙量大于D河 |
C.流域降水少于D河 |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
B.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
11.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走向 | B.城镇分布 | C.耕地分布 | D.地势起伏 |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
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 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
12.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乙为“图甲中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 太行山脉 B. 武夷山脉
C. 长白山脉 D. 横断山脉
【小题2】图乙中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及气温年较差约为
A. 930米 10 ℃ B. 930米 35 ℃
C. 2900米 10 ℃ D. 2900米 35 ℃
【小题3】A河段建立大型水电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
A. 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 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 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 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小题1】图甲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 太行山脉 B. 武夷山脉
C. 长白山脉 D. 横断山脉
【小题2】图乙中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及气温年较差约为
A. 930米 10 ℃ B. 930米 35 ℃
C. 2900米 10 ℃ D. 2900米 35 ℃
【小题3】A河段建立大型水电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
A. 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 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 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 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13.
读“某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考察小组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小题2】该考察区域可能是( )

【小题1】考察小组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⑤处径流量比⑥处变化大 |
B.④处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
C.③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宜修筑水电站 |
D.①与②两处植被类型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变化 |
A.山东半岛 | B.黄土高原 |
C.闽南丘陵 | D.云贵高原 |
14.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形式。读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辅轴的分布规律是( )
【小题2】下列对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错误的是( )

【小题1】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辅轴的分布规律是( )
A.沿长江干流分布 | B.沿长江支流南北延伸 |
C.沿铁路线分布 | D.沿公路线分布 |
A.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
B.是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 |
C.经济总量大,对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大 |
D.进行城市建设的地形条件优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