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图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试对东线与中线调水方案进行评价。

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图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试对东线与中线调水方案进行评价。
2.
阅读图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简析A地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
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指出图中B地存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简析A地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
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指出图中B地存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3.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示意图,读图回答。


(1)简述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
(2)简述乙图反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试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境的原因。


(1)简述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
(2)简述乙图反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试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境的原因。
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16题)
5.
下图为两个岛屿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两个岛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别是
【小题2】下列因素中,造成两个岛屿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小题1】①②两个岛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
C.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
D.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
A.洋流 | B.地形 | C.纬度 | D.海陆 |
6.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小题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 | B.山西 | C.江苏 | D.海南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7.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
【小题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

【小题1】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方便引水管自流 | B.减少引水杂质 | C.防止泥沙淤积 | D.过滤水中污染物 |
A.增加地表径流 | B.降低土地盐碱化 | C.增加水汽输送量 | D.缓解水土流失 |
8.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小题1】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④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⑤⑥ |
9.
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任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域自然环境体现了( )
【小题2】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具备的共同条件包括( )
【小题3】包含小麦和玉米复种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 )
【小题1】在任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域自然环境体现了( )
A.差异性 | B.一致性 | C.整体性 | D.独特性 |
A.农业基础设施完备 | B.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
C.退耕还林还草区域 | D.风沙寒潮侵袭较少 |
A.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 |
B.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地区 |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 |
D.新疆为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 |
10.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 B.山脉、明确的 |
C.交通线、模糊的 | D.湖泊、模糊的 |
A.化学工业 | B.电子工业 |
C.建材工业 | D.纺织工业 |
11.
图示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2】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小题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加 | B.气候变化 | C.产业升级 | D.道路建设 |
A.旱涝减少 | B.水源枯竭 | C.草场退化 | D.人口外迁 |
12.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图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
【小题2】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

【小题1】甲、乙两图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
A.水分 | B.热量 | C.土壤 | D.光照 |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C.地形平坦;热量充足 |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13.
“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如下表)。2009年美国开始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不会导致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是
【小题2】美国“再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小题1】下列不会导致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是
A.发展中国家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吸引企业外迁 |
B.有污染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 |
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升级 |
D.国内资源型传统工业区随资源枯竭而衰落 |
A.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 B.冲击我国出口制造业 |
C.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 | D.提高美国就业率 |
14.
读我国某地区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种养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小题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效益最大化原则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15.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其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 B.人定胜天思想 |
C.人类中心论思想 | D.人地伙伴论思想 |
16.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 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7.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18.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小题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小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 B.b、c、a | C.c、a、b | D.c、b、a |
A.西电东送 |
B.西气东输 |
C.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
D.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
19.
“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
阅读西气东输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都在北温带
②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少-多
③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寒带-温带-热带
④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小题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河流状态 | B.人口分布 | C.城市分布 | D.地形因素 |
①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都在北温带
②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少-多
③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寒带-温带-热带
④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