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图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简析A地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
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指出图中B地存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7-11-21 02:0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大陆沿40°N线东西两岸地区冬季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西岸气温高------地势较低
B.西岸气温低------寒流影响
C.东岸气温高------暖流影响
D.东岸气温低----气流影响
【小题2】影响A农业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光热
D.降水
同类题2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小题2】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小题3】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
B.棉花价格明显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水土流失加剧
同类题3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
B.c光照充足、水较丰富
C.c气候湿润、温差较大
D.g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小题2】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a主产区一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
B.c主产区一控制非农业用地规模
C.g主产区一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D.h主产区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
同类题4
读1992和2012年澳大利亚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统计表(单位:个),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1992年相比,2012年该国五大类家庭农场数量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
A.生产效率有所降低
B.种植业产值低于牧业
C.从事农业的人口增多
D.专业化程度明显增强
【小题2】表中养羊业农场数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不断变暖
B.饮食习惯改变
C.化学纤维应用
D.草场面积减小
【小题3】该国种养混合经营的农场
A.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
B.当地秋季忙于播种小麦
C.一般受市场制约较大
D.地广人稀、复种指数高
同类题5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区内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种植成熟期长的优质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颗粒饱满,香味浓郁,素有“贡米”之称。读“五常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五常大米种植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化经营的因素有
A.交通和市场
B.技术和土壤
C.气候和市场
D.政策和土壤
【小题2】五常市形成了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收购、仓储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稻米加工企业,这种产业集聚的优势是
A.靠近原料产地
B.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C.劳动力廉价丰富
D.接近消费市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