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2.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
条国际河流。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河谷大致呈走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2)归纳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有 。
(4)乙区域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成因 。
条国际河流。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河谷大致呈走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2)归纳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河段 | 水文特征 | 主要影响因素 |
甲河段 | | |
(3)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但目前开发较少,主要原因有 。
(4)乙区域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成因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规划内25个城市被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多种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2014年国务院批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首次明确了安徽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表。

(1)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核心作用,首先需要加强上海市_____中心、_____中心等城市职能建设。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沿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除沿长江黄金水道外,还可沿 等发展轴实现上海市对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3)在现有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突出特征有 _。
(4)安徽省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其沿江发展创造难得发展机遇,请分析其沿江产业区发展方向及优势区位条件。
材料一 2010年,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其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规划内25个城市被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多种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2014年国务院批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首次明确了安徽省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表。

(1)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上海市核心作用,首先需要加强上海市_____中心、_____中心等城市职能建设。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沿发展轴延伸的“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除沿长江黄金水道外,还可沿 等发展轴实现上海市对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3)在现有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突出特征有 _。
(4)安徽省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其沿江发展创造难得发展机遇,请分析其沿江产业区发展方向及优势区位条件。
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下图)。“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5.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石流是山区小流域水土物质快速输移过程,暴发突然,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泥石流广泛发育于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3 的山地,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是泥石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说明在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区、流通区和危险区应分别采取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山区小流域水土物质快速输移过程,暴发突然,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毁灭性灾害。泥石流广泛发育于约占中国陆地面积2/3 的山地,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是泥石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说明在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区、流通区和危险区应分别采取的防治措施。
2.单选题- (共3题)
6.
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小题2】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①②④⑤地哪一处

【小题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 | B.副热带高气压 |
C.东北信风 | D.东南季风 |
A.①地 | B.②地 |
C.④地 | D.⑤地 |
7.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小题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
【小题3】该地沙丘( )

【小题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 | B.东坡是迎风坡 |
C.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 | D.西坡是迎风坡 |
A.6月11日 | B.7月14日 | C.7月29日 | D.8月25日 |
A.6-8月一直向东移动 | B.6月向东移动 |
C.7月向东移动 | D.8月向东移动 |
8.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小题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小题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 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 B.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 D.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 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 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