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贵州省地形图,下右图为贵阳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乌江的水文特征。
(2)贵州虽地处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其自然原因有哪些?
(3)分析石漠化带来的危害。
材料一 下左图为贵州省地形图,下右图为贵阳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乌江的水文特征。
(2)贵州虽地处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其自然原因有哪些?
(3)分析石漠化带来的危害。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甲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 3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是首要经济部门,石油开采量居非洲前列,石油和天然气占出口总值 95%以上。还开采和出口铁矿石和磷灰石,另外葡萄酒、柑橘、蔬菜、橄榄油也是其传统出口商品。
材料二 甲国简图及甲国①②两城市气候资料。
(1)比较①②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简述甲国在③地开发油气资源需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结合图文资料,指出为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珠江三角洲低端产业“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珠江三角洲低端产业“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读“中南半岛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 )
【小题2】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上游地区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丰富
②上游地区地处高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③下游地区为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④下游地区为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

【小题1】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特点是( )
A.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 B.河流自北向南流,说明地势北高南低 |
C.河流与山脉无序分布 | D.平原多与中国相邻 |
①上游地区地处平原,水力资源丰富
②上游地区地处高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③下游地区为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④下游地区为平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的地区,经济发达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5.
读下图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小题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
6.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小题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小题3】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有( )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 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小题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 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7.
【小题1】天荒坪电站位于浙江安吉,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
【小题2】我国西北地区规划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比西南地区多,主要考虑西北地区( )
根据规划,到202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第一大国。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稳定电力系统的电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天荒坪电站位于浙江安吉,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
A.上午 | B.下午 | C.前半夜 | D.后半夜 |
A.经济发展快,常规能源短缺 | B.河流流量小,落差大 |
C.受全球变暖影响,年降水量增大 | D.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快 |
8.
根据下图中某国的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小题2】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 )
【小题3】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 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

【小题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 B.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D.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
A.汽车制造 | B.钢铁工业 | C.电子工业 | D.石油开采 |
A.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 | B.大力向海外投资 |
C.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 | D.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 |
9.
【小题2】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夏季降水增多 | B.夏季气温降低 |
C.冬季降水增多 | D.冬季气温增高 |
A.温室气体减少 | B.森林覆盖率减小 |
C.入湖泥沙量减低 | D.草原生产量减低 |
10.
【小题2】近年来,对该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小题3】地处刚果盆地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地球上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区之一,目前该地雨林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刚果盆地气温上升0.7℃,将使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加剧5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 |
1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地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数字地球”实现以后,科学家们可以
【小题1】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把部分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B.“数字地球”就是地理信息技术 |
C.“数字地球”就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一切地球问题 |
D.“数字地球”是RS、GIS、GPS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
A.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B.控制全球气温升高 |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
D.控制全球贫富差距 |
12.
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小题2】“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小题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小题1】“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13.
下图是德国鲁尔区工业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德国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②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④科技发达,环境优良
【小题2】不是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
【小题3】鲁尔区振兴的原因( )

【小题1】德国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②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④科技发达,环境优良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A.廉价石油的竞争,鲁尔区煤业危机 | B.世界性钢铁过剩 |
C.工业革命的冲击 | D.生产结构单一 |
A.钢铁工业均匀分散分布 |
B.大力引入电子、电器企业 |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
D.大力发展纺织企业,减少污染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