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7.
东南亚的乡村常见高架屋,下屋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这样的房屋主要是为了( )
A.通风透气,避免潮湿 | B.为了节省土地和资源 |
C.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木、竹子 | D.为了躲避传染病侵袭 |
8.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促使该地成为发展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a聚落 | B.b聚落 | C.c聚落 | D.d聚落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9.
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


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 |
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 |
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
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10.
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
C.基督教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 D.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集镇两类 |
12.
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故宫的是( )
A.在景区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给游客提供方便![]() | B.在故宫附近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
C.限制参观人数,开展三维模拟的虚拟旅游![]() | D.为增加历史见证,在景区建统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
13.
读“我国黄土高原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民居的建筑形式是( )
【小题2】黄土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图中民居的建筑形式是( )
A.窑洞 | B.晾房 | C.土墙平顶屋 | D.砖墙斜顶房 |
A.环境污染![]() | B.水土流失![]() | C.生物灭绝 | D.酸雨危害 |
14.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采取的措施是( )
A.应全部拆除 |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
C.根据需要拆除![]() | D.它能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 ,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
2.填空题- (共3题)
3.解答题- (共2题)
19.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______)。
A. 冰屋
B. 蒙古包 C. 吊脚楼
D. 窑洞
(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_____)。
A. 吊脚楼
B. 蒙古包
C. 冰屋
D. 窑洞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______)。
A. 冰屋


(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_____)。
A. 吊脚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