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2)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1)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2)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请说明原因。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甲地为________(风带名称),请在图中相应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带。
(5)D是____________气候,E是____________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种自然带是“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 (数字代号)和________(数字代号)带。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甲地为________(风带名称),请在图中相应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_带。
(5)D是____________气候,E是____________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种自然带是“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的 (数字代号)和________(数字代号)带。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从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3.
读自然地理要素关联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上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那么年降水量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地貌呈现________景观。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河流_______动物:_____地下水____土壤:____。

(1)假如上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那么年降水量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地貌呈现________景观。
(2)请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河流_______动物:_____地下水____土壤: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9.
读“某地区天气形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DO五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暖气团控制的是B和D
B. 可能出现较多降水的是A和C
C. O地的气压较四周高
D. B、D为冷气团控制,且降水较A、C两地多
【小题2】关于此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锋面移动的方向为逆时针②图中锋面移动的方向为顺时针③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北半球 ④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半球

【小题1】关于图中ABCDO五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暖气团控制的是B和D
B. 可能出现较多降水的是A和C
C. O地的气压较四周高
D. B、D为冷气团控制,且降水较A、C两地多
【小题2】关于此天气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锋面移动的方向为逆时针②图中锋面移动的方向为顺时针③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北半球 ④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半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2.
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小题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 | B.30°N | C.35°N | D.45°N |
A.海拔高度 | B.水分状况 | C.热量差异 | D.土壤差异 |
13.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小题2】资料体现的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 | B.垂直分异 |
C.干湿度地带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A.土壤不同 | B.地理位置不同 |
C.植被不同 | D.气压不同 |
14.
新华网2009年8月24日报道:两个多月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历史上罕见的35到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让辽宁省朝阳这个农业大市,成为一片“干涸”之地。全市589万亩播种面积中,农作物受旱面积532.75万亩,其中绝收面积达到282万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东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 )
【小题2】气候干旱会加剧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小题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东北地区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
C.河流封冻期长,含沙量较大 | D.森林丰富,红壤广布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5.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部分极冰融化 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受到被海水淹没的直接威胁 ③城市频繁出现光化学烟雾 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⑤生物生命活动紊乱 ⑥世界各地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
①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部分极冰融化 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受到被海水淹没的直接威胁 ③城市频繁出现光化学烟雾 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⑤生物生命活动紊乱 ⑥世界各地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
A.①②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16.
“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瓢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是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可能是( )

【小题1】这是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河流 | D.土壤 |
A.团聚状 | B.条带状 | C.网状 | D.棋盘式 |
17.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具有相关性 |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是因为降水较少 |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
A.4—9月 | B.5—11月 | C.7—8月 | D.6—8月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