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24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5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5月25日,山西运城,被跨湖大道分隔开的盐湖湖水呈现红绿两色。据了解,泛红一侧的盐湖中生长着一种叫杜氏盐藻的嗜盐绿色微藻,在特定的环境下,杜氏盐藻会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因此造成了盐湖的色彩差异。据此回答问题。

(1)杜氏盐藻为什么迅速繁殖?
(2)杜氏盐藻大量生长繁殖有什么危害?
2.
“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小题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小题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3.
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材料二 博斯腾湖及周边事物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4.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淹酸菜”的消逝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消逝的原因。
(2) 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5.
【选修3:旅游地理】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哈尼族的祖先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远山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成围墙,在这里种植水稻。到元阳旅游,主要以看梯田为主。初春的梯田,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三四月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夏末秋初的梯田,一片金黄;而冬天的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下图是元阳梯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元阳地区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6.
随着2016年秋季的一股冷空气南下,多地气温跌破冰点,网友制作了一幅全国秋裤地图,这幅图直观地反映了全国各地穿衣的大致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东部地区穿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纬度D.地形
【小题2】关于秋裤准备区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温度约为0度B.东段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基本吻合
C.该区域将出现降雪天气D.该区域将向南移动
7.
胡焕庸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从黑河市至腾冲市,揭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东南和西北分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B.城市化C.交通D.农业
【小题2】结合表格可以表明(  )
A.东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在减少B.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在增加
C.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低于东南地区
【小题3】下列哪些说法可能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
A.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B.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
C.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的状况
D.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8.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
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
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
D.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
【小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C.大量用于发酵沼气D.用于发展畜牧业
9.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小题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A.B.
C.D.
【小题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10.
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3°B.47°C.66.5°D.68.5°
【小题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21.5°B.25°C.45°D.53.5°
11.
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汉族最早耕作的粮食作物之一。《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泾水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河,所谓“粪”即“淤”。这种引水灌溉,人工增肥的“淤田”法,早在战国时就普遍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黍”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适宜泾水流域“淤田”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泾水冲积区种植“黍”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土通透性好  ③河泥淤田,土壤肥沃 ④泾水流量充沛,满足四季灌溉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下图示意区域进行地质考察,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乙处发现了距今约83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同时发现湖泊和河流连接的河道水流流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考察时流向大致向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组员们测量丁处河源与湖面高差,四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36米B.87米C.152米D.235米
【小题2】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
【小题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考察地相符的是(  )
A.雪峰连绵B.盐沼广布C.黄土层深厚D.湖泊为淡水湖
13.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小题2】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洪涝B.冻害C.干旱D.光照
【小题3】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A.低热河谷地带B.高海拔地区C.中低海拔地区D.四川盆地
14.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
A.黄河的干流由北向南流B.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贺兰山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小题2】宁夏(  )
A.干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降水量也最少
B.黄河沿岸引水灌溉,干旱危害程度低
C.中东部的草原区对干旱的承受能力较强
D.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抵御干旱能力较强
【小题3】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B.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荒漠化
C.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D.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