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杜氏盐藻大量生长繁殖有什么危害?
2017年5月25日,山西运城,被跨湖大道分隔开的盐湖湖水呈现红绿两色。据了解,泛红一侧的盐湖中生长着一种叫杜氏盐藻的嗜盐绿色微藻,在特定的环境下,杜氏盐藻会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因此造成了盐湖的色彩差异。据此回答问题。
(2)杜氏盐藻大量生长繁殖有什么危害?
2.
“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 )
【小题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小题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D.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3.
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材料二 博斯腾湖及周边事物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材料二 博斯腾湖及周边事物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4.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淹酸菜”的消逝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消逝的原因。
(2) 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

(1)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淹酸菜”的消逝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消逝的原因。
(2) 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5.
【选修3:旅游地理】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哈尼族的祖先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远山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成围墙,在这里种植水稻。到元阳旅游,主要以看梯田为主。初春的梯田,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三四月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夏末秋初的梯田,一片金黄;而冬天的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下图是元阳梯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元阳地区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哈尼族的祖先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远山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成围墙,在这里种植水稻。到元阳旅游,主要以看梯田为主。初春的梯田,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三四月的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夏末秋初的梯田,一片金黄;而冬天的梯田,如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下图是元阳梯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元阳梯田四季景色怎样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元阳地区发展旅游业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6.
随着2016年秋季的一股冷空气南下,多地气温跌破冰点,网友制作了一幅全国秋裤地图,这幅图直观地反映了全国各地穿衣的大致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东部地区穿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关于秋裤准备区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造成图中东部地区穿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 B.海陆位置 | C.纬度 | D.地形 |
A.该区域温度约为0度 | B.东段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基本吻合 |
C.该区域将出现降雪天气 | D.该区域将向南移动 |
7.
胡焕庸线是由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该线从黑河市至腾冲市,揭示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的东南和西北分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 )
【小题2】结合表格可以表明( )
【小题3】下列哪些说法可能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

【小题1】导致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 B.城市化 | C.交通 | D.农业 |
A.东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 B.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在增加 |
C.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东南地区 | D.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增长率低于东南地区 |
A.西部地区城市化速度适度加快,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
B.加快东部地区的建设,形成东部城市群 |
C.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的状况 |
D.加强东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
8.
【小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 |
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 |
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 |
D.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 |
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 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
C.大量用于发酵沼气 | D.用于发展畜牧业 |
9.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小题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
A.![]() | B.![]() |
C.![]() | D.![]() |
A.海平面 | B.岩石圈底部 | C.莫霍面 | D.软流层中部 |
10.
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位置太阳高度为( )
【小题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小题1】图中甲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3° | B.47° | C.66.5° | D.68.5° |
A.21.5° | B.25° | C.45° | D.53.5° |
11.
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汉族最早耕作的粮食作物之一。《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泾水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河,所谓“粪”即“淤”。这种引水灌溉,人工增肥的“淤田”法,早在战国时就普遍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黍”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适宜泾水流域“淤田”的季节是( )
【小题2】泾水冲积区种植“黍”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土通透性好 ③河泥淤田,土壤肥沃 ④泾水流量充沛,满足四季灌溉需要
【小题1】最适宜泾水流域“淤田”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②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黄土通透性好 ③河泥淤田,土壤肥沃 ④泾水流量充沛,满足四季灌溉需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下图示意区域进行地质考察,组员在甲、丙两处岩层中发现了同样距今约44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乙处发现了距今约83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同时发现湖泊和河流连接的河道水流流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考察时流向大致向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组员们测量丁处河源与湖面高差,四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小题2】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小题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考察地相符的是( )

【小题1】组员们测量丁处河源与湖面高差,四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36米 | B.87米 | C.152米 | D.235米 |
A.背斜谷 | B.背斜山 | C.向斜谷 | D.向斜山 |
A.雪峰连绵 | B.盐沼广布 | C.黄土层深厚 | D.湖泊为淡水湖 |
13.
【小题2】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小题3】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
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 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
A.洪涝 | B.冻害 | C.干旱 | D.光照 |
A.低热河谷地带 | B.高海拔地区 | C.中低海拔地区 | D.四川盆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