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二、伊犁河谷地形示意图

(1)根据地形特点分析伊犁河谷成为“塞外江南”的原因。
(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每年4月和7、8月伊利河有2次汛期,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
材料一 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 700百帕的等高度线图:

(1)据图中的信息,试分析这段时期造成我国南方雪灾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中,与我国雪灾严重区域(图中A区域)的气候类型成因有一致性的是

(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南方的冰雪灾害已造成人民币1516.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试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其成因。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图
(1)判断图示区域所示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A的成因并说明它对索马里半岛沿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描述图中欧洲主要地形特征。
(2)写出亚洲与欧洲、欧洲与非洲的地理分界线。
(3)列举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与A地区相比,B地区自然灾害较少发生,分析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3题)
A.21.5°至68.5° | B.11.5°至68.5° |
C.21.5°至78.5° | D.11.5°至45° |

A.66.5°S、66°S、0°、40°N | B.66.5°S、66°S、40°S、40°N |
C.40°S 、66.5°N、66°N、0° | D.66.5°N、66°N、40°N、40°S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甲处形成褶皱山脉与裂谷 | B.乙处形成裂谷与新地壳 |
C.甲处形成裂谷与新地壳 | D.乙处形成褶皱山脉与新地壳 |
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 |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
C.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 | D.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
D.生物作为陆地环境要素,不会影响大气水的化学成分 |
3.选择题- (共1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观念之于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流变表现为阶段性的特征。观念的流变离不开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胡适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表达民主观念的概念及与此匹配的一套支撑性的词汇,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观念流变史上的重要环节。
——《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中国近代民主史研究1840—1949年成果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近代民主观念之流变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民主观念流变的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如补充至少补充两名,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凡同学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于是小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了新的探究:她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铜分密度大于铁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小凡在探究过程中选取的步骤是{#blank#}1{#/blank#} 和{#blank#}2{#/blank#} 进行了对比,可得到铜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小凡在实验中测得:铜块受到的浮力{#blank#}3{#/blank#}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blank#}4{#/blank#}关(填“有”或“无”).
③聪明的小凡还计算出了铜块的体积为 {#blank#}5{#/blank#} m3,密度为{#blank#}6{#/blank#} g/cm3.
4.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2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