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庐山及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A、B、C、三地中的 非常相似。试说出原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4)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山地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请你解释其原因。
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A、B、C、三地中的 非常相似。试说出原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4)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山地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请你解释其原因。
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9题)
2.
下图为亚洲两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下垫面 ④暖流
【小题2】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相同,但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1】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下垫面 ④暖流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A.热量 | B.降水 | C.光照 | D.市场 |
3.
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下图为“智利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小题2】该地震发生源于
【小题3】目前.智利防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 B.软流层 | C.下地幔 | D.外核 |
A.火山喷发 | B.地层塌陷 | C.板块张裂 | D.板块挤压 |
A.加大投入,增加快速运载工具 | B.加强科研,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
C.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 D.加固岩体,提高抗震防塌标准 |
4.
科考人员在我国西北河西走廊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读该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小题2】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小题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6.
下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分别表示人口的( )
【小题2】有关我国现阶段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甲、乙、丙分别表示人口的( )
A.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B.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C.死亡率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 D.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
A.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 B.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 |
C.劳动力短缺 | D.大量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
7.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70% 鼓励生育 | B.60% 计划生育 |
C.10% 采取移民政策 | D.30% 鼓励人员出国 |
8.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小题2】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
9.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a中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图a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b中的( )
下图a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b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a中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B.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A.Ⅰ阶段 | B.Ⅱ阶段 | C.Ⅲ 阶段 | D.Ⅳ阶段 |
10.
下图是台湾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 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
【小题2】从1951年到1991年的人口变化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人口

【小题1】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
A.1951年、1991年、2031年 | B.1991年、2031年、1951年 |
C.2031年、1991年、1951年 | D.2031年、1951年、1991年 |
A.出生率下降 |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
C.死亡率不断上升 | D.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
3.选择题- (共3题)
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12.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13.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4.填空题- (共2题)
14.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E→G→F→G→C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字母)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E→G→F→G→C反映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