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22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2

1.单选题(共28题)

1.
冬季旅行时,最能感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的路线是
A.广州至哈尔滨B.成都至上海
C.福州至昆明D.包头至乌鲁木齐
2.
2014年5月10日,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遭受雪灾,气温降了8度左右,积雪厚度达10厘米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自然灾害分类看,雪灾属于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
【小题2】造成本次自然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冷锋B.暖锋C.低压D.高压
3.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河流上、中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上、中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4.
“五一”期间,游客乘火车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更替现象反映了( )
A.纬度地域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5.
下列各山脉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
A.大兴安岭B.华山C.泰山D.珠穆朗马峰
6.
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D.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完全,一致
7.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以
A.气候为基础的B.水分为基础的C.光照为基础的D.热量为基础的
8.
有关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质时期发生过多次大冰期B.间冰期出现时,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C.在人类历史时期,气候一直比较温暖D.在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气温有逐渐变冷的趋势
9.
我国许多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已经充分考虑到(  )
A.河流对聚落的影响B.气候对聚落的影响C.地形对聚落的影响D.资源对聚落的影响
10.
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聚落就是小村庄B.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商店、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D.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
11.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始于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后工业社会
12.
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
A.风能为主B.水能为主C.化石能源为主D.生物能源为主
13.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 1~12 代表国家),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B.4、5、8
C.7、9、10D.6、11、12
【小题2】图中 11、12 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
14.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小题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15.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
B.公元1770年到1950年
C.1950年到1999年
D.1999年到2011年
【小题2】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增长
【小题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缓慢
B.1770年到1950年间,由于美洲国家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加快
C.1950年到1999年,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
D.1999年到2011年,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人口增长迅猛
16.
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这主要反映出环境人口容量的
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均衡性
17.
2012年1月8日,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正式开启,40天的春运中,全国旅客出行人次突破30亿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每年的春运现象,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
A.城市→农村B.农村→城市C.农村→农村D.城市→城市
【小题2】今年的春运中,春运压力最大的广东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18.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 政治经济的发展
C. 交通运输的需要
D. 地形和河流分布
【小题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要干道走向可能是( )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 D. 放射状
19.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南京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20.
关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处B.高档别墅区众多
C.以低层建筑物为主D.靠近居住区
21.
读“中心地模式”图,回答第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个中心地,级别最高的是
A.AB.B
C.CD.D
【小题2】服务范围最小的是
A.AB.B
C.CD.D
22.
2010年6月5日召开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部副部长高世楫认为,中国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然伴随巨大的人口跨区流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出现人类历史上没见过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小题2】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
D.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23.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24.
有关平原地区交通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呈网状分布B.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C.工程造价较高D.限制性因素较多
25.
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的地形区是(  )
A.山区B.高原C.平原D.丘陵
26.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
27.
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道
28.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选择题(共17题)

29.已知A(n,﹣2),B(1,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mathml#}mx{#/mathml#} 的图象的两个交点,直线AB与y轴交于点C.

30.

下表是小明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实验序号

 动滑轮重G/N

 物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0.21

 47.6%

 2

 0.5

 2

 0.1

 1.1

 0.3

 0.2

 60.7%

 3

 0.5

 4

 0.1

 2

 0.3

 0.4

 0.6

31.

下表是小明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实验序号

 动滑轮重G/N

 物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有用功W/J

 总功W/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0.21

 47.6%

 2

 0.5

 2

 0.1

 1.1

 0.3

 0.2

 60.7%

 3

 0.5

 4

 0.1

 2

 0.3

 0.4

 0.6

32.如图,直线l1、l2、l3分别过正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D,且相互平行,若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1,则该正方形的面积是{#blank#}1{#/blank#}.

33.我们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对角四边形.请解决下列问题:

34.我们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对角四边形.请解决下列问题:

35.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36.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37.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3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3,AD= 7 ,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   )

39.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D=120°,AB=4cm.则AC={#blank#}1{#/blank#}.

4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2.先化简: {#mathml#}x21x22x+1{#/mathml#} {#mathml#}÷x+1x{#/mathml#} •(x {#mathml#}1x{#/mathml#} ),然后x在﹣1,0,1,2四个数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代入求值.
43.先化简: {#mathml#}x21x22x+1{#/mathml#} {#mathml#}÷x+1x{#/mathml#} •(x {#mathml#}1x{#/mathml#} ),然后x在﹣1,0,1,2四个数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代入求值.
44.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计划在荒坡上种1000棵树.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援,每天比原计划多种25%,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多少棵树?
45.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白、红、黑三种不同的球,其中白球有3个,红球有8个,黑球有m个,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若从袋子中任意取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最小,则m的值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