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B.地理环境各要素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D.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系统的特征完全,一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06-06 10:0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波浪谷”是陕西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又称红砂岩峡谷,其岩层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白垩纪之间。右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二叠纪到白垩纪间地球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除恐龙外,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
A.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
B.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C.古老两栖类和孢子植物
D.原始鱼类和蕨类植物
【小题2】下列要素间的作用最能体现“波浪谷”形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同类题2
读尼日尔河流量的空间变化图,左边数字表示河段的位置,右边数宇表示该河段位置的年平均流量。中游河段有许多宽滩及湖沼地带,有“内陆三角洲”之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段1-6同为热带草原气候,但植被自西南向东北由森林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小题2】流水沉积作用最为显著的河段是( )
A.1-3
B.2-4
C.4-6
D.8-10
【小题3】河段6-8流量变幅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水库的大量修建
C.水分蒸发强度小
D.湿地的调节作用
同类题3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区域M是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这里一直实行免耕和轮作等保护性耕作(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材料二:大豆性喜暖,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为20~28℃,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分,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大豆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
简述免耕和轮作对土壤保护的积极影响。
同类题4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 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小题2】有关我国亚热带自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
B.东南部山区淋溶作用强烈,土壤贫瘠
C.初春时节,由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河流有凌汛现象
D.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同类题5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的数值可能为
A.49
B.44
C.57
D.52
【小题2】甲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天充足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
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大
D.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
【小题3】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
A.棉花的生长发育
B.土壤水分含量增加
C.地面下渗量减少
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