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2)简述掠夺性采挖虫草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定结(藏语意为长在水中的地方)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材料二 被称为“软黄金”的虫草(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西藏虫草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1%,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大军”进入青藏高原掠夺性采挖虫草。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2)简述掠夺性采挖虫草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
2.
(2)材料一中乙河段(荆江)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3)指出材料一中丙所在省区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二分析“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洞庭湖平原上,湖南粮仓岳阳的人均耕地竟然只有0.91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而且,乡村年久失修的沟渠路网、高强度耕作下被损耗的土地肥力,都让岳阳农业的增产后继乏力。国家重点扶持工程“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也因此上马。下图为岳阳、常德、益阳三个地级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的范围。
(2)材料一中乙河段(荆江)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3)指出材料一中丙所在省区主要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二分析“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意义。
2.单选题- (共4题)
3.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小题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小题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
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
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
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
B.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
C.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
D.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
4.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角度,可燃冰属于
【小题2】我国陆地可燃冰分布区主要集中在
【小题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角度,可燃冰属于
A.水资源 | B.气候资源 | C.矿产资源 | D.土地资源 |
A.江南丘陵 | B.云贵高原 | C.四川盆地 | D.青藏高原 |
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小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6.
读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小题2】造成我国某些省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3】目前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A.沪、苏 | B.浙、闽 |
C.京、冀 | D.黑、内蒙古 |
A.人口 | B.水源 |
C.气候 | D.植被 |
A.自然灾害毁耕 | B.海平面上升淹耕 |
C.城市建设占耕 | D.发展乳畜业侵耕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